每年要1兆!美國海軍30年大造艦計劃 造船業仍乏力

2025年1月8日,尼米茲級航空母艦艾森豪號 (CVN 69) 經過諾福克海軍造船廠,準備進行計劃整備。 (DVIDS)

根據海軍最新提案,美國計劃在2054年將戰鬥艦隊規模擴大至381艘,以應對日益增長的全球威脅。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最新分析顯示,爲實現海軍擴大艦隊規模的計劃,未來30年每年需投入401億美元(約新臺幣1.2兆),總計超過1兆美元(約新臺幣33兆),然而,美國造船產業仍處於糟糕狀態。

據美國《防務新聞》(Defense News)14日報導,目前美國海軍艦隊擁有295艘,但預計2027年將減至283艘,屆時退役的艦艇將比新造艦多出13艘。國會預算辦公室指出,2030年代前期造艦速度將會最快,反映出海軍希望迅速擴大艦隊規模的目標。

爲實現這項計劃,未來的年度預算需比過去5年平均水平增加46%。到2054年,海軍年度預算將達3400億美元(約新臺幣11.2兆),較當前的2550億美元增長近33%,其中約400億美元(約新臺幣8.4兆)用於造艦,另450億美元(約新臺幣1.48兆)則涵蓋現有艦艇的運營與維護,以及武器採購費用。

國會預算辦公室預估的金額比海軍自身的預測高出8%至16%,國會認爲,部分艦艇建造進度過於緩慢且困難,設計也往往比原先預期複雜,導致海軍低估了某些艦艇的實際成本。

國會指出過去十年間,造艦預算大幅攀升,達到自1980年代雷根總統倡導600艘海軍艦隊以來的最高水平。自2015年起,國會每年爲造艦撥款的金額平均比總統預算多出25億美元(約新臺幣824億元),反映了立法者對艦隊規模不足的擔憂。

國會預算辦指出,爲實現未來艦隊目標,美國造船廠必須大幅提高產能。然而,造船業目前處於「過去25年最糟糕的狀態」。國會預算辦海軍分析師拉布斯(Eric Labs)曾表示,造艦延誤和成本超支問題已導致部分艦艇建造計劃落後多年,同中時新聞網過去一系列的追蹤報導。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去年12月指出,要解決造船業問題,需要「一世代人的工程」(a generational project to fix),他指出,自1980年代美國造船業「崩潰」以來,美國缺乏健全的商業造船基礎來支撐海軍造船業,並解釋:「這是我們面臨的脆弱性之一,也是爲什麼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一整個世代的努力。」

蘇利文表示,美國造船業的挑戰尤爲巨大,這源於美國製造業基礎的萎縮,勞動力減少、供應商流失等問題層出不窮。他還提到,美國軍事工業基礎的弱化問題更爲廣泛,正如俄烏戰爭爆發後的數週所顯示的,烏克蘭在8周內消耗了1年份的美國155毫米砲彈的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