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企大轉向 中南海失去美中貿易戰最有力說客
美企在即將來臨的美中貿易戰中不再爲北京說話,是因爲不看好美企在中國的投資前景。(圖/Shutterstock)
過去美國企業是美國對華政策最有影響力的團體,不過這次川普再度當選美國總統後,外界卻普遍認爲美企已不再爲北京說話。美媒分析稱,美國大企業態度轉變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不再視中國爲「機遇之地」。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川普首次任期內有許多美企羣起反對與中國打貿易戰,理由是這麼做「對美國人沒好處」。包括蘋果、耐吉(Nike)和小型零售商認爲,提高中國商品進口關稅將導致美國消費者必須負擔更高價格,而且中國也會採取對美國農產品徵收關稅的反制措施。
如今川普即將重返白宮,中國也陷入經濟,市場吸引力消退,美企不再談論美中關係的重要性,加上雙方關係惡化,美企也更難在中國這個擁有14億人口的市場取得成功。
報導引述專家表示,現在美企在中國做生意更加謹慎,所有行業都是如此。中國美國商會(AmCham China)即表示,他們的會員企業已逐漸轉往他國進行新的投資。
報導指出,造成美企離開中國的最大問題是中國經濟成長趨緩,幾十年來一直以每年近10%的幅度成長,但到2024年只剩「有望實現5%」,經濟學家們甚至認爲,2025年實現這一目標會更加困難。
此外,過去因爲中國市場成長潛力巨大,美企還能忍受在中國做生意的種種困難,包括知識產權損失以及來自中國國企的壓力。
報導說,星巴克曾經指望中國成長爲該公司最大市場,但是近幾年來受到廉價中國本土品牌的衝擊而落入劣勢,他們正在考慮與中國建立合作伙伴關係。知名的電腦公司IBM也表示,由於中國市場競爭加劇,該公司將關閉中國研發部門,影響千餘人,該公司曾在2007年誇稱,「爲進入中國市場,向中國轉移技術知識是值得的」。美國通用(GM)汽車也承認中國業務疲軟,市佔率已從2018年13.7%降到2023年的8.4%,原因是比亞迪等中國本土車廠已佔據了主導地位。
華府的政策和政治氛圍也影響美企在中國推展業務,支持川普的阿肯色州共和黨參議員科頓(Tom Cotton)公開表示,「如果你爲了中國站出來,就應該預料到會捱揍」。以蘋果爲首的美企建立了中國供應鏈,未來也會面臨川普加徵關稅的問題,因此積極將供應鏈外移到越南或印度。
美國外交官、現爲商業諮詢機構The Asia Group管理合夥人的唐偉康(Kurt Tong)表示,那些在中國投入大量時間和資金開展業務的美企,現在已經不願在華府進行公開遊說來捍衛他們在中國的投資,因爲美國政府和國會會迴應:「你應該把這些投資放在美國」。何邁可表示,他依然認爲與中國倉促脫鉤將是一個錯誤,這將對美國經濟造成巨大損害,也將對美國企業造成巨大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