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前總統卡特逝世 曾促成美中建交、簽署《臺灣關係法》
美國前總統卡特當地時間週日(12月29日)下午在喬治亞州普萊恩斯(Plains)家中去世,享壽100歲。(美聯社)
美國前總統卡特逝世,生前成就美中建交、簽署《臺灣關係法》。 (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美國前總統卡特當地時間週日(12月29日)下午在喬治亞州普萊恩斯(Plains)家中去世,享壽100歲。據美國之音報導,卡特於1977年至1981年出任美國第39任總統,在任內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簽署《臺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被認爲是其白宮歲月中最重要的歷史貢獻之一。
報導稱,卡特四年總統期間正逢內外危機不斷,在美蘇兩國迅速滑向核戰爭的邊緣之際,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伊朗1978年底又爆發了「伊斯蘭革命」,引發第二次石油危機,美國油價隨即成倍上漲,罕見的「大通膨」導致了二戰後最嚴重的衰退。在內憂外患之下,他在1980年的大選中以美國現代選舉史上最大的壓倒性劣勢敗給了雷根。在很多年裡,他一直被說成是史上政治最糟糕的總統之一。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無論是作爲總統還是在野一介平民,其歷史性的貢獻和偉大的人格都獲得了越來越高的評價。
美中建交與《臺灣關係法》
卡特的中國緣可以追溯到他的叔叔戈登和基督教傳教士。戈登在美國海軍服役期間曾在中國駐紮過一段時間,期間常常給卡特寄一些明信片,此外,卡特在週日去教會的時候也會聽到了很多關於中國的故事。年幼的卡特在舅舅明信片上的中國風情和傳教士的故事中形成了對中國最初的印象。
成年後卡特自己也曾作爲美國潛艇部隊的水手在上個世紀40年代末時在青島駐紮了一段時間。
卡特雖在總統任期內完成了美中建交,但他從沒能抽出時間作爲總統訪華。離開白宮後他當年訪問了中國。此後,在2015年卡特因癌症病重之前,幾乎每一年都要去中國。
幾十年來,國際地緣政治歷史上,最爲人們所津津樂道的歷史事件之一就是季辛吉和尼克森當年的中國之行。雖然兩國建交或許不過是時間問題,但卡特入主白宮時這遠非大局已定,此時距季辛吉秘密訪華已長達近七年之久,在卡特入主白宮之前,兩國幾乎沒有任何即將建交的跡象。
歷史雖然不能假設,但是卡特之後的雷根曾一直對卡特與中國建交提出強烈批評。雷根跟中國簽有《八一七聯合公報》,但隨後又提出了對臺灣的「六項保證」。爲了強調雷根對中國的強硬立場,不久前,美國衆議院議長麥卡錫選擇在加州的雷根總統圖書館會晤了臺灣總統蔡英文。
「差的太遠,」卡特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劉亞偉說,「尤其是中國。中國人一談到中美關係的話,就是口口聲聲、張口閉口都是季辛吉1971年的秘密之旅啦,72年的尼克森的破冰之旅,但是,他們雖簽了上海公報,但是並沒有建交。」
卡特上任後不久便做出決定,要在其任期內跨出這歷史性的一步,完成與中國關係正常化。爲了確保不至於驚動國會等方面的強烈反彈,導致功虧一簣,卡特在嚴格保密的情況下跟中國當時實際上的領導人鄧小平取得聯繫,甚至連國務院都被矇在鼓裡。
「由於國務院不可避免地泄密,除了直接從白宮收發之外,我從未允許過其他通信,」卡特後來回憶說,「我和鄧在12月中旬同時宣佈,我們達成協議,1979年1月1日建交。」
臺灣問題今天是美中兩國關係中最棘手的問題,當年亦然。當時雙方在以下兩個關鍵問題上一直互不相讓,卡特要中國承諾只用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而中國則堅稱這是內政,毫無妥協餘地。此外,卡特堅持在關係正常化後繼續向臺灣出售武器,中國堅決反對。這兩個問題在最後的聯合聲明沒有觸及。
然而,聯合聲明中繞不過去的是,美國是否承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官方後來透露的文件顯示,直到建交前的一晚,中國外交部英文司的辦公室裡還在燈火通明,研究「承認」一詞的中英文表述。
「
在《中美建交公報》中文中,有兩處用到了「承認」這個詞,一處是「美利堅合衆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另一處是「美利堅合衆國政府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箇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然而美方英文版裡是兩個不同的單字,recognize和acknowledges。時任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章文晉在和時任外交部高級翻譯施燕華等研究之後認定,「acknowledge」的第一個定義就是「承認」,跟「recognize」是一樣的。
尼克森總統的美方翻譯傅立民(Charles Freeman)曾透露,當年季辛吉和周恩來談判的時候雙方也是僵在臺灣問題上,最後美方選了一個「acknowledge」這個詞,意思不過是「我們聽到了你們說的了」。傅立民說,當時周恩來對此完全心知肚明。
卡特總統延續了「acknowledge」一詞,致使兩國可以跨出這歷史性的一步。
「在我們宣佈建交兩天後,鄧小平就提出了『改革開放』的計劃,」卡特在2009年說,「這兩個事件的影響在過去的30年裡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9年1月,在美中建交40週年之際,卡特在接受美國之音特約撰稿人格萊塔·範·薩斯特倫的專訪時說,「我認爲我在白宮期間完成的最有長遠意義的重要成果就是⋯⋯和中國的外交關係正常化。
卡特的另一個貢獻是《臺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這項立法無愧爲美中、美臺關係史上一個極爲重要的基石,爲後來時至今日的一系列的美臺關係的演變奠定了基礎,其中包括美臺非官方關係、對臺軍售、出兵協防颱灣、以及戰略模糊等等。
《臺灣關係法》在美國遠高於中國推崇備至的三個公報,在相當程度上開創了美國以國會立法的形式參與治理美中關係。
批評者長嘆這爲臺灣問題留下了無窮的後患、遺害至今,支持者則樂見這一安排爲美國處理美中臺關係留下了很大的迴旋空間,也爲亞洲贏得了長達幾十年的和平、以及在此基礎之上的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