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意識到陸對臺戰爭威脅 蘭德研究員:嚇阻北京靠這味

作者認爲,由於美日無法保證能夠偵測、阻斷、拒止並擊敗大陸針對美國與日本基地的第一擊,故有必要最大限度的提高美日報復打擊能力,以確保嚇阻的可信度。圖爲美日同盟圖爲美軍B-52與日F-15聯合演訓。(圖/DVIDS)

華府智庫蘭德公司研究員哈羅德(Scott W. Harold)日前投書《外交家》;文中指出,隨着國家權力不斷的成長,大陸對臺威脅愈來愈明確。面對此景,美日不僅需要強化防禦,更需要主動回擊。甚至,考量到美日同盟恐無法完全掌握北京的第一擊,華府與東京勢必要提高報復打擊能力,藉由第二擊確保嚇阻可信進而維持臺海和平。

過去10多年來,中國大陸的快速成長讓其自信非凡,也讓國際感受到威脅性;不論是新疆人權議題、戰狼外交、人質外交,還是在香港議題上打破對英國的承諾,甚至是新冠肺炎病毒的起源上,都讓人感受到威脅性。

儘管大陸的鄰居感受到強烈的壓力,但卻沒有哪個國家比臺灣更直接地面臨威脅。誠如美國前印太司令戴維森2021年3月出席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時所言,臺灣可能在未來6年內面臨武力侵犯的威脅;2周之後,戴維森的繼任者阿基裡諾也提到,「這個問題(指大陸武力犯臺)比大多數人想像得更接近我們」。

無獨有偶,日本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Yasuhide Nakayama)也警告,面對中國大陸對臺灣的威脅,世界應該清醒過來;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也表示,臺灣的和平穩定與日本直接相關聯。

2021年4月,美國前參議員陶德(Chris Dodd)、副國務卿阿米塔吉(Richard Armitage)史坦柏格(James Steinberg)與美國國務院臺灣協調處長白丹利(Dan Biers)訪問臺灣。此舉向大陸發出訊號,美國與臺灣站在一起,如果北京試圖向鄰國動用武力,美國幾乎可肯定將做出迴應。日本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近日也暗示,日方几乎能確定會加入盟友保衛臺灣。

事態發展讓美國專家呼籲,美日同盟應爲與中國大陸發生戰爭的可能性作準備,而這也是其近日在兵推中所做的事情。透過類似盟軍防禦推演,可思考日本該如何進一步強化嚇阻,並在有必要時透過獲得遠程飛彈以提升自身能力,進而爲美日共同防禦作出貢獻。

作者認爲,對於是否要介入大陸武力犯臺,美國與日本可能無法單方面決定。因爲,不論是否喜歡,兩國很可能在衝突的一開始就被迫捲入其中。如果大陸發動對臺動武,習近平很可能下令打擊美國的網路、太空網路、駐日與關島美軍,而日本自衛隊與設施也慘遭池魚之殃。

這一系列的攻擊目的在於迫使盟國退出戰鬥,並在美日恢復與回過身來前塑造既定事實。此外,美國與日本的國防規劃者可能不只要考量大陸對臺灣的直接進攻,還需要納入大陸入侵釣魚臺羣島的可能性,而這會讓美日各自對優先事項的認定上產生分歧。

即使在美日尋求抵禦共軍來襲的同時,美軍與自衛隊也必須找到有效反制並擊敗共軍派往臺灣與釣魚臺兵力的方法。這勢必讓聯軍向解放軍發動聯合作戰,而這被共軍形容爲「系統對抗與系統破壞戰」。

爲求在共軍猛烈的攻勢下生存,美軍與自衛隊可透過加強被動和主動防禦、強化軍事基地、設施與關鍵節點,並改善空中與飛彈防禦的整合,進而最大化生存能力與殺傷性。

然而,如果美日限制自己僅消極的抵擋大陸進攻卻不尋求反擊,聯軍很快就會發現共軍壓倒性的瓦解其防禦。爲解決此一問題,美日可考慮打擊大陸權力投射網路,以嚴重削弱大陸軍事能力,進而讓入侵臺灣或釣魚臺的共軍無法立足。

不過,由於美日無法保證能夠偵測、阻斷、拒止並擊敗大陸針對美國與日本基地的第一擊,故有必要最大限度的提高美日報復打擊能力,以確保嚇阻的可信度。

根據這一思想脈絡,美日或許可認真考慮日本專家的建議,即採購大量遠程傳統飛彈。至於日本可分批建構的反擊能力,包括射程超過1000公里的戰斧巡弋飛彈;其次,是射程超過2000公里的中程彈道飛彈,最後是射程相近的極音速武器。

日本可能也希望繼續現有研發計劃,透過升級12式地對艦飛彈(射程約1000公里),進而獲得長程反艦巡弋飛彈。這將有助於日本發展反擊能力並打擊固定軍事地面目標,如共軍基地、港口、各關鍵結點等足以支持大陸攻擊權力投射作戰的據點。

當然,這樣的新能力需要對日本與美國在聯盟框架下的各自傳統角色、任務與能力進行根本性改革。然而,爲因應大國競爭帶來的壓力,美日聯盟的調整應能解決前述問題。

總而言之,美日嚇阻大陸犯臺的可信度,取決兩國如何發展、部署兵力,以及當大陸尋求動用武力並違反美日同盟及其夥伴、利益、價值觀時,華府與東京能否阻止或讓北京付出無法接受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