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點評區,最產段子手? | 睡前聊一會兒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思聊工作室】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聽衆朋友,你好。

下館子、喊外賣、挑服務,先上點評軟件、搜高分店鋪、查熱門評價,絲滑的“三連操作”,正成爲越來越多消費者下意識的“肌肉記憶”。過去一年,超1億評友通過評價記錄生活,有人憤而“拔草”,以踩坑翻車經歷拉響“避雷”警報;有人瘋狂“種草”,化身心儀小店的“精神股東”花式誇誇。其中,不少高能評論、無厘頭互動,成了不少人的“快樂源泉”。今天我們來聊聊這件事。

都說評論區裡出人才,錢花得值不值?最能勾起大家的表達欲。比如,吃到飯縮力拉滿的外賣,但凡多花一分冤枉錢,都能在商家評論區噴上三天:或化身段子手“蛐蛐”內涵商家,或原圖直出擊碎濾鏡,直戳老闆肺管子。遇上滿意度頂格的店鋪,耿直網友也絕不藏着掖着,一連串“彩虹屁”誇得店主心花怒放。“金盃銀盃不如口碑”,在打開評論區的一刻具象化了。哪家店值不值得去,就這麼水靈靈地入腦入心。

圖源網絡

點評道人長短,也是一門冒犯的藝術。有人諳熟春秋筆法、精通陰陽話術,或替店家挽尊,或單純抖個機靈,在不氣不惱間將被宰冤情昭告天下。面對99元一碗的機場輕奢米線,有食客流下羞愧的淚水,“老闆不嫌我窮,我豈能嫌米線貴?”吃到齁鹹的黑暗料理,感謝店家“加了七勺鹽、八勺醬、九勺辣椒和十分少的肉”,進而自我安慰“吃鹹點,看淡點”。寥寥數語,加上幾分平靜的瘋感,打出極高的傷害值。有食客打趣,本想瞅瞅吃點啥,不知不覺刷了半小時評價,笑都笑飽了。

瀟灑“不裝”、快人快語、敢愛敢恨,這屆消費者最吃不了嘴上的虧。花錢買到痛快也好、不痛快也罷,都願意說上兩句。畢竟,線上評論終究不是臉紅脖子粗的線下爭論,沒有面對面時抹不開面子的壓力,沒有朋友圈裡裝點人設的包袱。一鍵即達的評論區,如同情緒的發泄口,被不少人視作賽博解壓閥。

舌尖上雜陳的五味,匯成評論區裡的好差評。老話說“進嘴巴的東西騙不了人”,消費了就有發言權,若是涉及食品安全,更是件頂嚴肅的事。不過,口味就是極個人化的事情,名廚掌勺顛鍋尚且衆口難調。何況,維權與找茬之間總有槓精的灰色地帶。或投訴手撕雞被撕碎、或嫌棄涼拌菜很涼、或抱怨贈送的飲料不是最愛口味,到底是食材問題、口味問題還是服務問題,差評千千萬,有時候也得具體問題具體看。

商家是對是錯,顧客是理是槓?不少平臺推出大衆評審團,充當商戶與用戶評價糾紛時的“老孃舅”。爲查明菜量是否缺斤少兩,拿出期末複習高數的認真勁兒;爲判斷現炒外賣是不是預製菜,翻菜譜還原烹飪方法……吃貨們也充當一回福爾摩斯、狄仁傑,線上判判“案子”。

評論區也是社交新場域,讓平凡的生活家們看見自己、關照他人。一條條細節感拉滿的點評,看似平淡瑣碎的流水賬,多數是喜憂參半的小品文,字裡行間投射出認真生活的自己。當網友們的表達欲不再侷限於網紅打卡、高級感出片,消費需求愈發迴歸生活本真。穿過街頭早市、走進“蒼蠅館子”、探訪夫妻小店,在快節奏城市中忙裡偷閒,不少網友藉助點評“結繩記事”,將人間煙火氣存入記憶的匣子,腳步所到之處,留下隻言片語,在時光長河中沉澱,於人來人往的街角巷尾久久綿延。

這正是:好評與差評,皆是生活歸檔。

種草或拔草,各人自有評判。

大家晚安!

(文|戴林峰)

本文來自【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思聊工作室】,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佈及傳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