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披露騎手收入,釋放了什麼信號?

外賣騎手到底掙多少錢?

作爲中國數字產業發展催生的典型職業,短短十幾年間,騎手從業者從零迅速發展至百萬量級,不僅成爲社會就業的蓄水池,也成爲全社會輿論關注的對象。

在支持者看來,騎手是“零門檻、高收入”的代表,其中不乏月入過萬者,更流傳出“3年跑單賺102萬”的“單王傳說”。而在反對者看來,騎手工作辛苦,經常受到不公正待遇,而且實際收入並沒有坊間流傳的那麼高。

11月29日,美團在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上披露了騎手收入的數據:今年三季度,全國範圍內高頻騎手的月均收入在5720元至10865元之間。

其中,高線城市高頻騎手月均收入區間爲7629元至10865元,低線城市高頻騎手月均收入區間爲5720元至7803元。從相關信息看,平均月入過萬的騎手,主要集中在北上廣深地區。三四五線城市高頻樂跑騎手的月均收入爲7803元,較6月份環比增長8.42%;高頻普通衆包騎手的月均收入爲5720元,較6月份環比增長2.86%。

從各地平均收入看,高頻騎手的平均收入,略高於當地的居民平均收入。而從收入增長情況看,相較今年6月份,高線城市騎手的平均收入基本持平,低線城市騎手的平均收入則有顯著增長。

真實收入數據的披露打破了外界對外賣騎手工作的種種誤解——無論在高線城市還是低線城市,外賣騎手都是一份具有性價比的工作,而且騎手的工作回報還在持續改善中。

告別粗放式的市場競爭之後,外賣行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披露外賣騎手的真實收入背後,一個不容忽視的信號是,美團不只在關注自身業務的增長,還越來越重視整個生態的共贏。

生態上下游合作伙伴獲得更多收益,平臺才能走得更穩。

低於全國平均工作時長,騎手工作更靈活自由

除收入外,騎手的工作時長,也是輿論長期關注的焦點。

有騎手稱自己隨心跑單,想送時候就送,想休息的時候就“光速下線”;也有騎手稱每天在線時長14個小時,爲了躲避平臺的時長限制,還會專門切換其他平臺來接單。

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外賣跑單收入與工作時間正相關,騎手的高收入來源於長時間工作。但實際上,收入還受到其他因素影響,如對配送區域的熟悉程度、服務質量、平臺訂單分配機制等。例如,熟悉路線的騎手能更高效完成訂單,提高收入效率;獲得好評多可能有額外獎勵,差評則可能導致收入受損。

根據“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最新發布的調研結果顯示,外賣騎手旺季平均每日送單時長爲6.9小時,淡季爲5.1小時。而相關調研結果稱,2024年上半年,中國人平均每週的工作時長是48.6小時,外賣騎手的每週工作時長,低於全國平均工作時長。

從實際統計結果看,午晚高峰是騎手跑單的主要時間段,其他時間則可自由支配。相比於大多數工作,騎手更加自由靈活,需要付出的時間也相對更少。

儘管從勞動時間和收入來看,騎手是一個性價比較高的工作,但很多人依然不會把騎手當做一個好工作。多位學者的研究揭示了背後的原因:受社會環境、成長空間等因素影響,外賣騎手仍舊被很多勞動者視爲過渡就業的選擇。

其中,同濟大學的一份調查研究顯示,在滬騎手中,有60.19%的人是受到高薪資的吸引選擇送外賣。儘管收入符合預期,但外賣員的工作穩定性較低,有50%的受訪者從業時間不到一年。

上述調查稱,外賣員之所以將配送作爲“過渡性”工作,一方面是這一羣體在心態上對目前務工的城市存在天然的“疏離感”,另一方面是社會對這個羣體的關注不夠。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王春光等人的研究表明,流動務工人口雖然進入了城市,在城市找到了工作,也生活在城市,但城市只把他們當作經濟活動者,並沒有把他們當作具有市民或公民身份的主體,在體制上也沒有賦予他們類似城市居民的其他基本利益,在生活和社會層面更是將其排斥在城市的主流生活、交往圈和文化活動之外。

改善騎手處境,平臺在持續努力

外賣騎手的社會認知度相對較低,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他們職業地位的邊緣化。

在很多人眼中,外賣騎手的工作被視爲低技能、低地位的職業。一方面,這種低社會認同度影響了外賣騎手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他們在工作中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卻常常被人忽視或輕視,這讓他們感到失落和沮喪。

另一方面,職業地位的邊緣化也給外賣騎手帶來了實際的困難。例如,在一些場合,他們可能會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像某些商場禁止外賣騎手從正門進入,只能走員工通道或其他指定通道,甚至在一些地方還會遭到保安的阻攔和刁難。

研究院發言人透露,考慮到騎手的高流動性特徵和複雜工作環境,美團在全國77個城市共特聘了214名騎手成爲美團產品體驗官。目前,這些騎手提出750多條優化建議,410餘項已優化並全國上線,80多項正在優化升級中。

公開資料顯示,美團聯合合作商繼續對在夏季高溫、冬季嚴寒等特殊天氣工作的騎手進行補貼,投入超過22億元。此外,美團目前已對騎手上線了“防疲勞”提示,並對長時間配送的騎手實施各類保護措施,防止出現騎手疲勞跑單情況。

爲了給騎手工作過程中創造更多便利,美團積極響應各級黨委政府部門關於建設“騎手友好社區”的指導和要求,聯合街道、社區、物業企業等社會各界力量,推動小區加入“騎手友好社區”。截至10月底,美團與萬科物業、中海物業、金科服務等七大物企合作推出的“騎手友好社區”通行解決方案已累計服務超過160萬名騎手,預計年內將在全國過萬個小區落地。爲解決騎手休息難問題,美團還聯合各級工會和線下商家持續擴大城市中的騎手驛站網絡,目前全國驛站已增至近五萬個。

面對外賣騎手的職業發展前景相對有限、晉升空間小的問題,平臺正在爲騎手提供更多的培訓和學習機會,提升他們的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爲他們的職業發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去年,美團發佈騎手成長計劃,關注騎手從入行、熟練、晉升到轉型等各職業階段的發展需求,打通專業、事業、學業、轉崗、轉行的“三業兩轉”成長路徑,滿足不同能力模型、性格特點、職業興趣騎手的發展意向,幫助勞動者各展所長、充分成長,同時豐富即時配送行業生態人才儲備,奠定行業長期健康發展基礎。

其中,在事業上,美團提供人才培養和晉升通道,發掘騎手隊伍中的管理人才。在美團配送的生態內,有86%的管理崗位是由基層騎手晉升而來,包括調度、站長、配送經理等;在學業上,美團與國家開放大學合作推出“騎手上大學”項目,已幫助248名騎手免費入進修本科和大專學歷,其中30名學員已通過學習實現晉升。在配送崗位之外,美團也爲騎手提供轉崗通道,幫助他們利用配送經驗順利轉型到其他相關崗位,並鼓勵騎手爲將來的轉行積累技能和資源,在即時配送行業生態內外探索更多可能。

而在具體的配送工作中,平臺也在全力解決騎手常常面臨訂單超時的壓力。一旦超時,不僅騎手的配送費會被扣掉一部分,還可能面臨顧客的投訴。而投訴對於騎手來說更是沉重的打擊,可能會導致罰款甚至影響後續的接單量。

據界面新聞了解,美團已經將預估送達時間從 “時間點” 改爲 “時間段”,給予騎手更寬裕的送餐時間。在惡劣天氣下,平臺會提前補時,並且對異常場景下的訂單,騎手可以通過App進行上報,動態延長配送時間。同時,對於非騎手原因造成的超時,可以事後申訴免責,並持續完善申訴機制。對於不合理的差評,平臺也會進行剔除,特殊天氣下對騎手的非主觀原因導致的差評,設置了常規的申訴渠道。

當騎手的工作環境、勞動強度等處境得到改善,他們會有更好的狀態投入工作,從而能夠更高效地完成訂單配送,他們對平臺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也會增強,服務意識和態度會相應提升,使用戶感受到更好的服務體驗,最終有助於提高用戶對平臺的滿意度和忠誠度。

生態共贏,讓美團越來越穩

平臺豐富騎手關懷、爲騎手提供更多權益保障和支持,讓騎手爲工作積極付出的意願更強,也在促進美團業務的快速發展。

美團閃購是其中之一。美團閃購繼續探索創新模式、擴大優質供給,與更多零售實體品牌以及大型零售商合作,在節日、旅行和生活日用等不同場景下,滿足消費者的即時需求。在騎手和商家的積極配合下,本季度,美團閃購日均單量突破1000萬單,交易用戶數和交易頻次均實現雙位數增長。“七夕”當日,訂單量峰值更超過了1600萬單。

獲得增長的不只有閃購業務。在協同效應下,美團核心本地商業的業務也持續實現穩步發展。財報顯示,第三季度,該業務分部的營收達694億元,同比增長20.2%。平臺即時配送訂單量達71億筆,同比增長14.5%。

在覈心本地商業持續增長的帶動下,美團在第三季度實現營收936億元,同比增長22.4%。美團年交易用戶數、年活躍商戶數、年交易用戶的年均消費頻次均持續增長,並突破歷史新高。即時配送訂單數增至71億筆。

美團CEO王興表示,美團將繼續滿足用戶的需求、助力並扶持商戶的經營、關懷並支持騎手的發展,與生態夥伴們實現共贏。

除了在提升騎手福利、保障騎手權益方面持續努力之外,美團還在持續致力於支持全國範圍內合作商戶的高質量發展,積極推動零售行業的生態建設和繁榮。

11月,美團外賣再次升級餐飲“繁盛計劃”,投入十億助力金,爲專注產品、探索創新的餐飲商家提供更多助力。所有現金支持將從今年12月31日起分批到賬。美團還將在產品迭代、服務優化、供應鏈改造等方面持續投入,助力商家增長更穩健、行業發展更興旺。

本季度,美團不斷完善商家側產品和服務,帶動了商家經營效率和規模效益提升。

到店業務方面,美團以“全週期經營深耕,實現高質量增長”爲目標,助力商戶在不同的經營週期、不同的經營環境實現更高增長與收益。同時,美團積極加強平臺內部協作,將升級後的“神會員”拓展到了全國,商戶積極響應參與,目前到店酒旅業務已報名參與的商戶佔比超過50%。

商家和騎手都越來越好,美團的業務才能持續向好發展。在新的發展階段,生態共贏的戰略讓平臺、商家和騎手均實現獲益,用戶也獲得更好的消費體驗,在生態上下游跑通了正向循環。

美團CFO陳少暉表示,未來,美團將繼續圍繞“零售+科技”戰略,爲零售行業長足發展貢獻力量,助力產業上下游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