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全球經濟復甦須改善信心低迷弱點

參考消息網10月21日報道 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10月18日刊登題爲《全球經濟隱藏的弱點》的文章,作者是美國康奈爾大學戴森應用經濟學和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埃斯瓦爾·普拉薩德。全文摘編如下:

在經歷了數年動盪之後,全球經濟似乎終於進入了復甦模式。但在通脹下降和總體增長上升的平靜表面之下,隱藏着相當大的矛盾、弱點和緊張局勢,私營部門信心的低迷就是證明。

最新的“布魯金斯學會-《金融時報》全球經濟復甦追蹤指數”(TIGER)顯示,儘管全球經濟增長正在獲得勢頭,但仍然疲軟、脫節,而且主要是由一個經濟體美國的持續強勁表現推動的。儘管少數經濟體——尤其是美國和印度——正在高速運轉,但大多數發達經濟體和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正在因債務負擔不斷加重和政策制定不力而減速。

由於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朗,政治不確定性困擾着許多國家,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企業和消費者信心低迷可能並不令人意外。然而,私營部門信心低迷與金融狀況(已經改善)和股市表現(即使在一些增長前景不佳的國家,股市表現也相對強勁)之間存在明顯的脫節。這種脫節甚至在美國也很明顯,在該國失業率下降和國內需求強勁的背景下,通脹逐漸下降,美國經濟的軟着陸已近在眼前。

強勁的工資增長,加上不斷上漲的股市,預示着經濟將持續增長。美聯儲已做好繼續逐步降息的準備。

即便如此,消費者信心仍惡化了,這反映出對美國經濟狀況的普遍不滿——這種情緒將在下個月的總統選舉中發揮關鍵作用。還有一些嚴重風險即將出現,特別是美國不斷上升的公共債務——兩位候選人的政策議程都將使情況變得更糟,這可能威脅到宏觀經濟穩定。

其他發達經濟體處境更爲艱難。儘管西班牙和希臘等一些南歐國家設法恢復了一些活力,但歐元區核心經濟體萎靡不振。德國深陷能源成本高、工業基礎設施陳舊、生產率停滯不前以及來自中國出口競爭加劇的泥潭。而法國則面臨嚴重財政問題,預示着經濟和政治的進一步不穩定。在經濟增長乏力、通脹不斷下降的情況下,歐洲央行別無選擇,只能繼續降息,儘管服務業通脹和工資增長仍居高不下。

英國似乎獲得了一些經濟增長動力,這主要得益於貨幣寬鬆政策,但商業投資持續下滑,生產率增長依然乏力,財政風險日漸凸顯。至於日本,該國央行已經與同行決裂,通過加息來支撐日元和遏制不斷上升的通脹,但這對鼓勵家庭消費收效甚微。

長期以來作爲全球經濟主要增長引擎的中國,新一輪的貨幣和財政刺激,加上提振房價和增強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的措施,有望提振房地產和股票市場。

印度已成爲全球經濟的一個亮點,得益於強勁的基礎設施投資以及高附加值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快速擴張,印度經濟增長強勁。消費者支出的增加和健康的銀行資產負債表抵消了通脹居高不下和農業部門表現疲弱帶來的阻力,而審慎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也提振了金融市場。

此外,印度必將受益於兩大全球趨勢:全球降息可能刺激資本流入印度,而許多主要經濟體將供應鏈從中國轉移出去的舉措可能增加對印度的投資和印度的出口。鄰國印度尼西亞也表現穩定,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該國吸引外國投資者的強有力政策框架。

在拉丁美洲,雖然巴西和墨西哥似乎有望實現健康增長,但許多其他國家正在努力應對鉅額預算赤字、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匯率波動,以及來自該地區主要出口市場之一的中國的需求下降等問題。(編譯 王海昉)

來源: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