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債「套著配都舒服」…其實是超大型龐氏騙局? 小童曝真相:完全不是
臺股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嗨大家好,我是小童。
前幾天在網路上看到有一些人在討論說,美債竟然是一場龐氏騙局。那就來好好聊聊美債或債券,到底是不是如他們所說的是一場龐氏騙局,還是其實他們只是在幫自己的套牢找一個藉口。
龐氏騙局的定義?
首先,要下定論美債到底是不是龐氏騙局之前,就必須要先來定義什麼是龐氏騙局。因此這邊我們根據與ChatGPT反覆的互動,請它來整理一下龐氏騙局的特徵到底有哪些。
根據它給的資訊,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六點:
一個一個來看,美債有強調所謂的高報酬低風險嗎?本質上應該是沒有的,因爲它不只是在波動上比股票、期貨都還要低之外,在風險的部分背後也是美國政府在做撐腰。所以美債基本上是全世界公認的低風險低報酬的投資工具。
當然,撇除你今天去佈局的是什麼美債正2或是債券期貨,至少以原形的美債或是債券ETF來說,它們都還是屬於低風險低報酬的投資工具之一。
那些騙你說高報酬的人...
而真正會讓你誤以爲它風險高的盲點,其實是在於那些叫你去買槓桿型債券的某某達人,以及叫你追高買在錯誤位置的分析師。
以我自己來說,也給大家看過我在債券上的操作,不只是已實現10%的不含息報酬,而且在成本表現上也因爲我買的夠低,所以根本不擔心它有拉回的風險。有發現嗎?其實真正的風險高低更多時候是取決於我們的操作跟進出場點,並非完全決定在這個投資工具的本身。
第三點、第四點等等後面會跟大家分享。先來看第五點透明度的部分。不論是美債或債券、直債或ETF,我們其實都可以很清楚的從銀行、券商或是公開資訊的網頁查到各個債券跟ETF的運作邏輯和成份股。所以關於這部分其實也是非常透明的。
尤其我們再來看一下TLT的成立時間,它從2002年就已經存在,換言之,它已經發行了超過20年。在這過程中也經歷了許多大大小小的股市大跌或是美國的升降息循環,例如2008的金融海嘯跟2020的疫情。
在經過這樣劇烈跟長時間的變化之下,它都還能持續運作,這不就跟第五點互相牴觸嗎?特別是如果你是買ETF的話,那根本就不存在提款困難或無法變現的問題。
透過1、2、5、6點,可以發現,美債理論上並不是一場龐氏騙局!
龐氏騙局與美債的差異
那你可能會好奇,啊第三、第四點我怎麼沒有說。先給大家看一下龐氏騙局與美債或債券之間差異的表格,然後再來一一解說。
基本上其他幾點都大同小異,但除了我圖片中框起來的這兩個是我想用來補充剛剛沒說到的。
原因就是其實大部分的人買美債或債券,多數還是以門檻較低的ETF爲主。只要牽涉到ETF的話,就會有再被剝一層皮的管理成本,以及投信公司行銷的包裝問題。所以大家在選擇債券商品的時候真的要小心,儘量不要只單看某某網紅或達人說它有多好多好而衝進去買,或是看到投信公司寫的文宣有多好看就全然相信,因爲這些資訊所衍生出來的結果,就很容易會扭曲債券它本身的價值,而讓人誤以爲它也是高獲利的投資工具。
平準金纔是ETF要留意的重點
特別是像現在,許多新發行的債券ETF都加入了平準金的設置。這種機制表面上看起來是爲了平滑配息,但實際上卻也可能掩蓋了產品本身配息波動的風險,進而做到像龐氏騙局那樣拿新補舊的窘境。
關於美債或債券,它到底是不是一場龐氏騙局,我的答案是:完全不是!
因爲很清楚我們透過剛剛前面的分析來看,幾乎沒有任何一點是吻合龐氏騙局的特徵。頂多就是要特別留意我剛剛後面提到的商品選擇、投信公司跟平準金的真正意義。這幾點纔是大家真正要去留意的重點。
而我也透過我自己的經驗來告訴你,風險的大小並不是全然取決於商品本身,更多時候是決定在我們的操作跟進出場規劃。
◎本文內容已獲 小童 x Happy Trading Life 授權,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