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角力下第三國的生存之道 學者建議以利益促成共識
「亞洲角度與聲音:美中緊張下的地緣政治結果」論壇。(蔡宗穎攝)
美中角力近年日益升溫,其餘國家夾在中間有時不得不選邊站,但是新加坡大學教授柯成興爲第三國提出3種不同應對方法,包含「不經意合作」、「輕推強權僵局」、「探索多邊主義」,雖然美中強權競爭陷入僵局、囚徒困境,但不代表不能在某些議題合作,因此第三國應該讓他們在共同利益上達到共識,也能依靠經濟手段讓他們走出僵局,甚或自組多邊組織。
柯成興首先說明,所爲第三國不是指特定國家,而是美中之外,佔全球總人口8成的其餘國家。他認爲,這些國家不只是外國政策的被動接收者,不是「強權隨心所欲,其餘人承受後果」,而是可以發揮主動權,影響全球局勢。
柯成興指出,第三國能做的就是採取「毒蝦子策略」,正如同在兩條大魚中間,小蝦米需要保衛自己,讓任何試圖吞下他們的魚感到痛苦。
柯成興指出3種第三國發揮主動性的策略,「不經意合作」、「輕推強權僵局」、「探索多邊主義」。
柯成興指出,首先需要試圖讓強權達成合作,當然強權在包含意識形態、策略、政治等理由,會拒絕合作,但仍不能排除其可能性,他強調,合作可以是「不經意地」。這不是要他們簽署什麼合約,而是要達成利益合制。
柯成興說,看看世界上那些「成功」國家,第三國採取的策略不應該是在武力上的成功,他以人均GDP爲例指出,人均GDP全球排名前9的國家中,美國當然榜上有名,但是令人訝異的是,其他8個國家都是小國,甚至比新加坡更小,全球平均最富有的8個國家,只有400萬人口。
柯成興表示,多數人聽到合作就以爲要籤條約、要有一致的意識形態、還要在某個地方舉行會談等,但這不是達成合作的正確路徑。重點在於要如何「有飯吃」,正如同亞當史密斯所說,這不是來自屠夫、麪包師或釀酒師的善意,而是他們自身利益所致,是人們專注於追求自身利益才達成合作及好結果。
因此,我們應該思考要如何讓強權達成共識,他認爲,再生能源就是很好的雙贏例子,世界需要再生能源。但是現況卻是我們把時間都花在誰不能生產再生能源,但我們該做的是「點名譴責」,我們應該讓那些大國在實施制裁時這麼做,讓他們對他們正在傷害全球環境感到尷尬。
柯成興說明,強權就是在希望對方做和自己一樣的事,照着自己的路線走而陷入僵局的,面臨囚徒困境。而第三國正好能在此推他們一把,化解僵局,他強調,這不是要第三國站在強權中間,這是一條死路。他相信,在經濟上輕推一把,稍微給大國一點壓力,就能爲化解僵局邁出大大一步。
柯成興也建議,可以採取新加坡在做的政策,「探索多邊主義」,多邊主義是一個大家都遵守規則,爲大家帶來好處的方式,正如同現在建構出的和平解決紛爭機制等,幫助我們順利和平地度過過去的70年。然而近年多邊主義在包含阻撓紛爭解決機制、單方面發動關稅、制裁等行爲下分崩離析。若無法讓強權走出僵局,那其他國家就自己建立一套多邊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