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後杭愛省高勒毛都2號墓地:古絲路“中轉站”的考古發現

本文轉自:人民網

《中國考古大講堂》第四季第一期

蒙古國後杭愛省高勒毛都2號墓地:古絲路“中轉站”的考古發現

漢代的玉璧、羅馬的玻璃碗、草原特色的金馬飾……從蒙古國高勒毛都2號墓地出土的文物中,我們能看到中原文明、歐洲文明和草原文明的不同特徵。可以想見,當年這裡就如同絲綢之路上的“中轉站”,將三種文明奇妙地聯結在一起。

6月9日,由國家文物局、人民網聯合出品,國家文物局新聞中心、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人民網文娛攝製的《中國考古大講堂》第四季第一期正式播出。本季節目聚焦中外聯合考古工作,首期邀請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中蒙聯合考古隊中方負責人周立剛,爲廣大網友講述蒙古國後杭愛省高勒毛都2號墓地發掘與研究工作。

高勒毛都2號墓地是蒙古國一處大型匈奴貴族墓地,位於該國西部後杭愛省境內。2017年以來,河南省考古工作者與蒙古國學者對此開展聯合考古。這是中國考古隊首次在蒙古國境內開展的匈奴貴族墓葬考古項目。

兩國考古工作者聯合發掘了編號M189和M10兩座不同規模的甲字形墓葬及相關附屬遺蹟。初步研究表明,M189爲中等規模的甲字形墓,出土的金棺飾、銀馬飾、銅容器、漆器、馬車等器物表明了墓主的貴族身份。M10在規模上屬於已發掘的最小甲字形墓,墓主爲匈奴貴族成員,下葬年代在公元66至130年之間。出土的馬車較爲簡陋,無漢式青銅器和漆器,可能與匈奴貴族內部等級分化有一定關聯。

周立剛表示,高勒毛都2號墓地是中國學者首次直接參與匈奴貴族墓葬發掘與研究的項目,“不同規模的墓葬材料爲研究匈奴貴族墓葬等級提供了重要信息,爲研究歐亞大陸文化交流、草原地區與中原地區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材料,尤其2023年發現匈奴甲字形墓葬早期形態,爲研究這類墓葬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