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sagingleaving獲選DESIGNART TOKYO「UNDER 30」新銳,於東京展出金屬工藝的實驗新作

來自臺北的messengingleaving,獲選日本最大型設計藝術展會「DESIGNART TOKYO」2022年「UNDER 30」的五位新銳之一,於10月21日至10月30日在東京涉谷的Hz Shibuya「DESIGNART GALLERY」舉辦展覽《between seen and unseen》,以反射的共通性爲主題,展出「Half Moon」燈具和「Bluing Mirror」鏡子兩組系列新作,預計12月回臺展出。

日本最大型設計藝術展會「DESIGNART TOKYO」自2017年開辦至今,以「城市即展場」的概念,將東京多處空間如商場、藝廊、咖啡店作爲展場,集結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藝術、科技、時尚等內容。其中「UNDER 30」爲支持三十歲以下新銳藝術家與設計師的項目,來自臺北的messengingleaving獲選爲今年「UNDER 30」的五位新銳之一。

臺北的messengingleaving獲選爲今年DESIGNART TOKYO「UNDER 30」的五位新銳之一,現正於東京涉谷展出新作。 圖/messengingleaving提供、湯琮詰攝影

以反射的共通性爲主題,展出「Half Moon」燈具和「Bluing Mirror」鏡子兩組系列新作。 圖/messengingleaving提供、簡子鑫攝影

messengingleaving(同步留信)由張家翎成立於2021年,是以臺北爲據點的創意實踐,作品橫跨藝術與設計、物件與雕塑、工業生產和工匠合作。這是張家翎第二次獲選DESIGNART TOKYO「UNDER 30」,三年前他以一系列木料製成的作品探究「精心製造的自然」。

實驗金屬的製作工藝,帶出另種觀看角度

本展中首次發表的作品「Half Moon」燈具和「Bluing Mirror」鏡子,分別以黃銅和不鏽鋼爲媒材,實驗不同的製作工藝,並將加工過程中產生的質感紋理作爲創作的主體,藉以展現金屬材料的多樣化表現。兩個系列在截然不同的功能下,共同呼應着「反射」的主題——光的反射、視覺的反射。透過光影與鏡像,看見的不只是燈具或鏡子的物件本身,同時引發人們對於尋常材料的感知、對於形塑技術的想像,於映照之間提供另一種觀看的維度。

兩件展出作品分別以黃銅和不鏽鋼爲媒材,實驗不同的製作工藝,金屬材料的多樣化表現。 圖/messengingleaving提供、湯琮詰攝影

展覽標題「between seen and unseen」取自日本詩人小內光osanaihikari的詩集《寶石の展望臺から湖が見える》。此次展覽由這本著作中選出五首詩,另邀請小內光爲展出作品創作六首新作,並由小內光與messagingleaving共同策劃展覽現場的詩目與作品展示方式。以文字帶出更廣泛而包容的解讀方式,在可見和不可見之間,期盼觀者各自擁有不同的想像與發現。

展覽邀請日本詩人小內光爲作品創作,並共同策劃展場的詩目與作品展示方式。 圖/messengingleaving提供、湯琮詰攝影

黃銅燈具「Half Moon」:同時乘載明暗

「看見光,也意味着看見陰影;呈現陰影,亦是呈現光。」Half Moon試圖捕捉「明與暗」的兩面性,由黃銅質軟、易延展的特性着手,將製作過程中自然產生的質感表現,應用於桌燈、壁燈、吊燈的三款照明形式中。

Half Moon由黃銅質軟、易延展的特性着手,將製作過程中自然產生的質感表現,應用於桌燈、壁燈、吊燈的三款照明形式中。 圖/messengingleaving提供、簡子鑫攝影

圖/messengingleaving提供、簡子鑫攝影

圖/messengingleaving提供、簡子鑫攝影

應用鍛敲金屬的技法,銅片在錘擊之中由平面延展爲量體,經研磨拋光過後,如波紋般的紋理成爲高反光媒介;而若以化學藥劑進行黑化處理,漆黑的表面則具有襯托光亮的性質。三件燈具皆使用黃銅片材、應用鍛敲與折板的金屬加工技術,讓平面材料轉換爲帶有深度的立體結構,再透過結構與光源的變換,呈現出「反射」與「聚光」交互作用,以及「明」與「暗」的並存。

應用鍛敲金屬的技法,銅片在錘擊之中由平面延展爲量體。 圖/messengingleaving提供

三件燈具皆使用黃銅片材、應用鍛敲與折板的金屬加工技術,讓平面材料轉換爲帶有深度的立體結構,再加入光源的變化。 圖/messengingleaving提供

不鏽鋼鏡子「Bluing Mirror」:捕捉瞬間的籃

Bluing Mirror實驗「發藍」工藝,一種金屬表面的熱處理手法。隨着火烤的溫度變化,不鏽鋼的表面顏色從明亮的金黃色變成紅褐色,接着轉爲紫色與深藍色,最終形成灰與淺藍的混合調。如此顏色的轉變往往發生於一瞬,彷彿以火作畫般,讓顏色如墨水暈散。

Bluing Mirror實驗「發藍」工藝,一種金屬表面的熱處理手法;彷彿以火作畫般,讓顏色如墨水暈散。 圖/messengingleaving提供、簡子鑫攝影

圖/messengingleaving提供、簡子鑫攝影

然而,這種藍色並不真正「存在」,而是由於金屬表面因加熱所形成的一層薄薄的氧化層,改變了光的反射角度而產生了顏色。無以預期的金屬髮色與鏡中倒影相互滲透,這面鏡子並不爲映照出真實,卻開啓了想像的自由。

這樣的藍色有一種特殊的深度,就像透過窗戶看,窗戶外是一片藍色的海洋,一個星系,或者是隻存在於腦海中的顏色。 圖/messengingleaving提供、簡子鑫攝影

隨着火烤的溫度變化,不鏽鋼的表面顏色從明亮的金黃色變成紅褐色,接着轉爲紫色與深藍色,最終形成灰與淺藍的混合調。 圖/messengingleaving提供

圖/messengingleaving提供

這兩組作品將於今年12月中,回到臺灣、在臺中東勢的民宿aged nicethings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