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磚販賣機 進駐大甲鎮瀾宮

臺中市政府環保局今年攜手大甲區農會推「以米功代金」,讓「米磚販賣機」進駐大甲鎮瀾宮。(張妍溱攝)

臺中市「以米功代金」政策從2020年開始推動,卻不見盛行,今年環保局編列預算攜手農會推「以米功代金」,讓「米磚販賣機」進駐大甲鎮瀾宮,每份包含平安米、疏文及祈福卡等,祭祀後捐贈弱勢做公益,卻遭民衆質疑,難取代民俗。

根據民政局的資料,臺中市自4年前推行「以米功代金」,減少燒紙錢的政策,第1年創下逾21萬包白米量獲熱烈響應,到去年僅剩3萬餘包,甚至有廟宇鼓勵信衆捐獻香油錢後拿取「米金」、不要拿金紙,被民衆認爲「不踏實」。

有民衆認爲,所謂「平安米」是必須向神明拜拜,並在焚化金紙,完成祭祀儀式後,白米才能帶回家「吃平安」,非直接拿「白米」拜拜就具有「平安」的象徵意義,對民間傳統而言,物品無法取代焚香與金紙。

市議員施志昌表示,民間習俗很難改變,祭祀神、鬼、祖先等使用的金紙種類、香枝等,都具民間傳統知識,若以白米、五穀或面等其他日常用品取代,概念雖好,但民衆較難接受,建議以環保金紙替代,加上集中燃燒,管控污染源。

環保局空氣品質及噪音管制科長廖順榮說,移風易俗須長時間宣導進而改變,除推動「以功代金」,並持續突破傳統,「以米功代金」或「以物功代金」等環保祭祀;今年以「米磚」結合大面額紙錢及疏文包覆,盼獲民衆認同、採納,替代燃燒紙錢,爲環保推進。

環保局指出,經統計原燒紙錢1份(約200公克)改用「以米功代金」,即能減少95%以上碳排放量;另「紙錢集中幫你收」便民服務,採電話預約,臺中市清潔隊便可至民衆所指定地點,免費將紙錢載運到具完善污染防制設施煉化處理。

大甲區農會總幹事黃瑞祥表示,現代人愈來愈環保,民衆在信仰與祭貢品上選擇更多元化,今年開創新通路,推出「禾樂幸福米」敬神做功德,民衆以減碳環保的新型態商品祭拜,且農民種的優質米亦可擴大通路行銷,創造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