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保母察顏觀色 兒虐徵兆看仔細
衛福部力拚4月底前訂出訪視指引,同時開設更多訓練課程,提高訪視員敏感度。圖爲新北居家托育媒合平臺,讓有需要的家長能夠找到鄰近且可信任的保母。(新北市衛生局提供/葉德正新北傳真)
1歲男童剴剴遭保母虐死,衛福部將與地方政府研商提高訪視頻率,但專家直言,關鍵不在訪視次數,中央應制定完善的訪視準則,否則只能單靠訪視員的經驗,可能錯失察覺異狀的機會,甚至被矇騙,訪視次數再多也是白做。衛福部表示,力拚4月底前訂出訪視指引。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專員黃喬鈴表示,現行訪視員可依循的訪視標準只包含硬體設備,例如消防逃生、合格嬰兒牀、廚房和廁所是否隔開等,至於照護方式、托育品質等軟體面,都未有任何指引,只能靠訪視員的警覺性和經驗;對於年輕或較少帶小孩經驗的訪視員來說,若沒問到關鍵,就容易錯失察覺異狀的機會。
臺南市就有一名林姓家長,今年初透過保母媒合平臺,挑選一對獲政府評鑑優良的保母夫妻檔,兩人從面試開始一直提供用心整理的嬰兒照顧紀錄書面資料,加上居家環境媲美託嬰中心,因此即使開價比其他保母高,家長仍選擇信任專業。
沒想到實際送託後,1歲女兒的手臂、屁股常有瘀青,保母反抱怨孩子愛哭愛鬧,讓家長誤以爲自己孩子比較難搞,不想被當「恐龍家長」,因此選擇接受保母的說法,直到某次孩子的臉被「愛的小手」打到紅腫,送到醫院急診,經醫師提醒「打小孩就是不對!」才驚覺不對勁,趕緊更換保母。但當家長通知訪視員時,對方還幫保母說話,認爲該保母不可能打小孩,可能其中有誤會。
黃喬鈴表示,訪視需要技巧,「只要沒有問到位,等於沒有問到!」中央應訂定明確指引,讓訪視員可以依循,同時也應開設更多訓練課程,提高訪視員的敏感度;若要增加訪視次數,也應提供足夠的人力與預算。
衛福部迴應,力拚4月底前訂出訪視指引,除了現有的托育居家安全外,孩子與照顧者間的互動依附關係、觀察孩子健康發展、孩子手臂或屁股等部位是否有瘀青等,可能都是兒虐的徵兆,都將納入訪視項目,此外也會開設相關訓練課程,提高訪視員的敏感度與專業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