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特色引客來(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

本報記者 祝佳祺 孟繁哲 原韜雄

青山下,清溪旁,紅瑤女兒烏髮長。

8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鎮金江村黃洛瑤寨,遊人如織。

青石板路旁,屋門口樹蔭下,擺滿瑤族繡片、銀飾、手鍊的小攤,引人駐足。53歲的攤主潘繼皇正在招攬生意:“最近遊客很多,賣點特色商品,1個月能補貼家裡1000多元。”

沿石板路前行,一家百香果茶飲店映入眼簾。得益於粵桂數字農文旅計劃,寨子裡有了來自廣東的資金支持、裝修指導、設備支援、業務培訓,也開起了第一家時尚茶飲店。家家戶戶種植的百香果,變身遊客青睞的潮流飲品,古樹紅茶、精品稻米紛紛上架。

上午10點,百香果茶飲店對面的木樓,傳出歡快的民族樂曲,身着民族特色服裝的當地婦女即將登臺表演。

後臺化妝室,67歲的潘蓮玉穿着自己繡的演出服,正和老姐妹互相補妝。“唱唱歌,跳跳舞,老有所樂,還分享快樂。”潘蓮玉喜滋滋地說,“這個月能再多掙點!”

兩層劇場,座無虛席。梳長髮、曬紅衣,開始表演……演出現場,許多遊客的手機幾乎沒有放下過。

“一切都很新鮮,我們特別喜歡民族特色的建築和舞蹈,感覺中國傳統文化很吸引人。”來自西班牙的遊客喬納森·卡里洛邊拍照邊說。

坐在第一排的7歲小姑娘杜梓玥,看節目時目不轉睛:“衣服好看,舞蹈也好看,以後還從廣東佛山坐高鐵來,很方便的。”

二樓樓梯旁,來自貴州的遊客黃女士忍不住給家裡人發語音:“和貴州的瑤寨不一樣,你們真該來看一看。”

2014年,龍勝的瑤族服飾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爲保護和傳承非遺文化,當地政府積極牽線搭橋,鼓勵瑤族服飾縣級以上代表性傳承人開班收徒。培訓班自2016年至今,已培訓超1萬人次。

當地婦女自古有蓄髮習俗,因而得名“長髮村”,如今寨子裡髮長超過1.2米的女性還有68人。“長髮”不僅豐富了演出內容,還開闢了產業增長點。在瑤寨村口坐落着中國長髮科技館,遊客瞭解長髮習俗和養髮知識後,可以購買結合“土方”開發的洗髮養護產品。而科技館每年從營業收入中劃撥資金反哺寨子,助力傳承發展民俗文化。

美衣美髮,美景美食,助推文旅融合發展。更多瑤族羣衆穿上紅衣,登上舞臺,展示服飾之美、長髮之美。全寨參與演出的羣衆超120人。

“高峰期一天可以演出五六場,能賣六七百張票。”售票窗口的潘超羣說,“遊客越多,日子越旺,不僅有演出收入,我家裡還開了特色餐廳。”

2023年,黃洛瑤寨接待遊客10多萬人次,帶動餐飲、住宿等產業發展,僅歌舞表演收入就達392萬元,真正實現了“羣衆樂子”變“致富路子”。

“烏龍盤發亮堂堂,幸福生活久久長。”演出在歌聲中結束。

上臺參與互動的廣東遊客廖昭龍走出劇場,戀戀不捨。10年前,廖昭龍曾來龍勝看梯田,趕上大霧,抱憾而歸。故地重遊,他很有感觸:“瑤寨還是那個瑤寨,原汁原味。瑤寨又是新瑤寨,服務設施更好,遊覽項目更多,人氣更足。這樣的變化,真是讓人想要一來再來。”

《 人民日報 》( 2024年08月29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