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金燦榮:應對美國單方面對陸發動新冷戰

名家觀點》金燦榮:應對美國單方面對陸發動新冷戰。(澎湃新聞)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金燦榮16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認爲,去年10月12日拜登政府發佈任內首份完整版《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爲標誌,美國已經單方面對中開啓「新冷戰」,「新舊冷戰」雖有四個共性,但中美雙向「新冷戰」並未開始。

金燦榮稱,「新冷戰」與上世紀40年代到90年代初的「舊冷戰」,存在四個共性:一是確立唯一的全球性對手,彼時是蘇聯,現在是中國。二是展開配套的內外動員:對內表現爲反中意識形態化,對中強硬成爲「政治正確」。對外則首先表現爲試圖構建亞太「小北約」;其次則是推動北約亞太化;再者就是逼迫中立國家選邊站。三是試圖不留空隙地全方位對中施壓。四是在全方位施壓的同時竭力避免熱戰。

金燦榮判斷,基於以上共性和邏輯,美國雖已單方面開啓對中「新冷戰」。但須注意和區分的是,中美雙向意義上的「新冷戰」並未開始。

究其原因,一個關鍵因素在於中國拒絕「新冷戰」,甚至絕不允許世界滑向「新冷戰」的態度一以貫之。二是美國內外動員並不順利。美國內部主要大型企業對中關係,普遍保持理性。美國外部至少主要「老歐洲」國家,不願在對中政策上公開跟着美國跑;幾乎所有東協國家明確反對選邊站,加上中美相互依存度比美蘇時期緊密得多。再者俄烏衝突等牽制,導致美國對中「新冷戰」動員和實施障礙重重,中美「新冷戰」沒能開啓。

金燦榮指出,面對美國當前「新冷戰」挑釁,中國如何應對極爲關鍵。一方面是不能再對中美關係心存幻想,兩國關係很難回到過去,這點已經漸成中國社會共識,但對美方對中敵意包括單方面發起「新冷戰」的嚴峻性,還需更清晰的認知和更充分的準備。另一方面,充分準備的關鍵首先還是做好自己的事,着重維持國內經濟持續穩中向好勢頭,尤其是要解決需求問題。以新能源汽車、大飛機、重載列車等爲代表,以「新舉國體制」推動下的晶片、工業設計軟體和工業材料等新興領域的穩步發展爲標誌,中國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速度較快,國內供給能力充足。使得擴大需求、最大程度實現供需平衡變得至關重要。

金燦榮表示,這需要中國從政府到社會的共同努力。比如當前亟需推動的是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經濟發展面臨資本短缺問題,當時的歷史條件導致在主要經濟大國中勞動報酬的初次分配佔比較低。相較而言,北歐挪威五國勞動報酬佔比較高,已證明在經濟活力和創新能力等方面,產生了較好經濟效果。中國已經成爲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消費市場,足以吸引資本進駐,如果再能輔以提高勞動報酬佔比等舉措,作爲新發展格局主體的大陸國內大循環就能快速形成良好態勢,不僅有利於中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也將使在對美經貿關係中佔據更加主動位置。

除了做好國內該做的事,在外交層面繼續以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等「三大倡議」協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持續推進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進而在國內國際兩層面打下堅實基礎。

金燦榮強調,在此基礎上,面對美方對中「新冷戰」挑釁,中方可以繼續保持不主動挑釁和「後發制人」的總體戰略架構。這方面可以借鑑國共合作末期中共應對國民黨反對派挑釁時的做法,一是「不爲天下先」,即不打第一槍,對方單方挑釁導致事態升級則將承擔歷史責任;二是「退避三舍」,涉及非核心利益等問題時講究策略性,可讓外界更清楚地看到究竟孰是孰非;三是「來而不往非禮也」,涉及核心利益時則將予以堅決還擊和反制,這樣將有利於在戰略上處於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