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原新:高齡化加深 大陸需要「適老化」轉型

大陸人口高齡化程度加深,大陸南開大學經濟學院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撰文強調,大陸迫切需要一場多維度、深層次、長時期的「適老化」轉型。(中新社資料照片)

大陸人口高齡化程度加深,大陸南開大學經濟學院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1日在《環球時報》撰文強調,建構於年輕型和成年型社會的社會治理體制,將越來越難以適應高齡社會,大陸迫切需要一場多維度、深層次、長時期的「適老化」轉型。

據大陸國家統計局2月28日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末全大陸人口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原新指出,大陸的人口高齡化已步入與人口負增長交匯的新階段,老年人口規模日益擴大,高齡化進程明顯加快,高齡化程度不斷加深,老年人將逐步變爲社會主流羣體。

原新表示,適老化的概念最早產生於高齡化背景下,指的是老年人住房、建築、社區環境適應老年人宜居目標的物理改造。在積極應對人口高齡化國家戰略的總體佈局下,僅僅侷限於物理環境的適老化已經遠不能滿足高齡社會的需求,適老化理念應被推進到社會經濟發展的全領域和全過程,推動全社會適老化轉型。

原新認爲,首先需要樹立高齡社會主流化觀念,增強對人口高齡化和高齡社會的理性認識。高齡社會主流化,是指在經濟發展與社會建設的各個領域和各個層面採取的政策、法律、規畫、戰略、行動等,要充分考慮高齡社會這一基本現實,充分考慮老年人與其他社會羣體的需求。通過對全社會適老化觀念的推動與塑造,使包括老年人在內的全齡人口都能夠均等收益,推動形成人人蔘與、人人共建、人人共用的高齡社會適老化良好局面。

原新說,與此同時,還需跳出認識侷限,在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境界審視適老化轉型。第一,跳出應對人口高齡化的人口觀侷限。人口總量、人口結構、壽命延長、家庭規模和結構等一系列人口變化,都是人口發展規律的結果和現象,本身並非問題,挑戰主要來自於人口變化與經濟社會系統的失衡和不適應,因此,要在高齡社會層面而非人口高齡化層面去策畫應對高齡社會的方略。

第二,跳出應對人口高齡化的老年人侷限。高齡問題不是老年人問題。高齡問題的本質是發展問題,關涉全齡人口的各個部分和全生命週期的各個階段。應對高齡問題,必須做大經濟蛋糕,通過經濟持續發展夯實應對高齡化的社會財富儲備,實現經濟發展的適老化轉型。老年人問題的本質是民生髮展,是在共同富裕目標下,分好經濟蛋糕,讓老年人公平和可持續地分享發展成果。

第三,跳出應對人口高齡化的部門侷限。適老化轉型涉及幾乎所有領域、所有部門,需要創新體制機制和改革相關政策體系,推動政府、社會、市場和家庭充分融合,養老服務、健康支撐、社會保障體系相互支撐,在國家現代化發展格局中謀畫高齡社會的積極應對。

第四,跳出應對人口高齡化的孤立戰略侷限。適老化轉型應被融入堅持改革開放、經濟高品質發展、科教興國、充分就業、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綠色發展、國家安全等一系列國家戰略體系框架下進行通盤統籌佈局,及時應對、綜合應對、科學應對。

原新補充說,適老化轉型,除了迫在眉睫的建築、居住、基礎設施等「硬場域」改造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政策、制度、文化、數位智慧應用等「軟場域」進行推進。

原新表示,體制機制上,需要設立相應部門負責組織統籌,建立跨部門聯動機制;優化相關政策體系,推進健康、生育、就業、退休、社會保障和老年服務等全體人口與全生命週期的制度安排和服務體系相互支撐;推動政府、社會、市場、家庭充分融合的分擔機制;轉變資源配置與國民財富分配機制,增進家庭和個人財富的不斷創造、充分積累和跨期均衡運用。

原新還指出,文化上,需要包容在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多元化新型社會形態,尊重個人在就業、婚姻、家庭、生育、老年生活上的多元選擇,保障個人權利,通過啓動每個社會細胞,統籌各方資源,激發整體活力,構建社會資源和權利共用、社會責任和義務共擔的發展機制。要重新認識個人的自身價值,把自己塑造成引領社會適老化轉型的主動當事人,當好自己老年生活的第一責任人,在全生命週期持續努力,過上健康、長壽和有意義的美好生活。

原新說,基礎建設上,除了「硬體」基礎設施的適老化,需要建設「軟體」基礎設施的適老化,包括公共服務、數位化和智慧化生活等,強化應對高齡化的科技創新能力,提高全社會和家庭的老年服務科技化、資訊化、智慧化水準,提升老年人適應數位社會的生活能力等。

原新最後強調,高齡社會是人類社會共同的未來、共同的關切、共同的挑戰和共同的應對,人口高齡化與城鎮化、數位化和社會經濟轉型同頻共振。從適老化到全齡友好,從高齡友好型社會到生育友好型社會再到全齡友好型社會,應統籌各方資源,激發整體活力,共同應對不斷加深的高齡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