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C中報掃描|拜耳製藥業務收入近90億歐元,“降本增效”加速轉型破局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季媛媛 實習生李嘉宇 上海報道
2023年財報顯示,拜耳的處方藥一直面臨着嚴重的困境。2024上半年,拜耳能否改變過去一年的頹勢?這一話題備受業內人士關注。
根據8月6日拜耳發佈的2024上半年財報數據,期內拜耳實現總營收249.09億歐元,同比增長1%,淨利潤11.23億歐元。第二季度隨着公司進行全面的戰略和結構改革,銷售額略有上升,達111.44億歐元,同比增長3.1%。
梳理2024年拜耳的財報可以發現,上半年拜耳製藥業務收入89.63億歐元,同比增長4.2%。其中,口服抗凝劑Xarelto雖然仍是拜耳2024上半年最暢銷的藥物,銷售額達18.30億歐元,但受專利到期影響,同比下降4.8%。諾倍戈®以及可申達®則獲得了較爲亮眼的表現。
拜耳首席執行官比爾•安德森指出,處方藥事業部的新產品諾倍戈®與可申達®持續保持增長勢頭,健康消費品事業部也恢復增長。公司計劃在明年初推出兩款新藥:elinzanetant,一種非激素治療更年期潮熱症狀的解決方案,以及acoramidis,拜耳獲得歐洲獨家商業化權益的心血管藥物。"我們的處方藥管線是我們創造價值的最大槓桿之一。"
拜耳製藥真的逆轉頹勢了嗎?
“DSO”計劃保增長
拜耳上半年的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處方藥業務。
具體來看,處方藥業務部的眼科藥物艾力雅®銷售額持續增長,經匯率與資產組合調整後增長了7.7%。影像診斷業務同樣實現了增長,主要是因爲CT高壓注射系統產品線和優維顯®的銷量和價格上漲。長效避孕產品曼月樂®系列在美國和巴西的銷量和價格上漲,銷售額增長了11.1%。口服抗凝藥拜瑞妥®的銷售則由於專利到期而下降了10.6%。
另外,在處方藥業務部,兩款醫藥產品:前列腺癌藥物Nubeqa(諾倍戈®)和慢性腎病治療藥物Kerendia(可申達®)被認爲是後續強勁的“明星”產品。上半年,Nubeqa銷售額達6.63億歐元,同比增長78.4%。非甾體選擇性鹽皮質激素受體(MR)拮抗劑Kerendia(非奈利酮)的銷售額達2.0億歐元,同比增長69.9%。
而在2023年財報中,這兩款藥物也表現出了強勁的增長勢頭,2023年Darolutamide銷售額同比增長了86.5%,Kerendia銷售額同比增長152.3%。
Nubeqa於2021年首次獲批,是一種用於治療非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的雄激素受體抑制劑。2024年3月,拜耳聲稱Nubeqa是美國增長最快的雄激素受體阻滯劑,該藥物有望在今年成爲重磅藥物。當前,拜耳正試圖通過轉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的Ⅲ期試驗來擴大達羅他胺的覆蓋範圍。7月17日,達羅他胺聯合雄激素剝奪療法治療轉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的III期ARANOT研究達到主要終點,拜耳計劃申請擴大Nubeqa的適應症。
非甾體選擇性鹽皮質激素受體(MR)拮抗劑Kerendia(非奈利酮)於2021年7月獲批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的慢性腎病。8月5日,Kerendia治療心力衰竭的III期FINEARTS-HF研究達到主要終點,有望擴大適應症。
此次這兩款藥物之所以會取得較大的增長也是由於2024年年初,拜耳公佈了“Dynamic Shared Ownership”(DSO)新運營模式計劃,該計劃旨在減少管理層級、消除官僚主義、精簡機構,從而加快決策進程,讓拜耳實現更快捷高效的運營管理。在推行DSO全新運營模式的過程中,拜耳方面組建了專注於產品商業化的新團隊,並將重點放在了前列腺癌藥物Darolutamide和糖尿病腎病藥物Kerendia上。
拜耳製藥全球商業化負責人羅斯說:“DSO戰略的核心,就是繼續投資和填補管線缺陷。” 爲了推動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尋找新增長點是各家藥企面臨的現實性問題,藥企仍需要依靠創新藥物的研發和市場推廣來實現業績的持續穩定增長。
裁員、調整組織架構
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的背景下,裁員已成爲衆多跨國藥企應對市場波動和推動內部結構重組的普遍策略,如今這一節奏正在加快。
在這場裁員潮中,拜耳的調整尤爲引人注目。日前,拜耳製藥部門全球商業化負責人羅斯表示,預計今年第四季度公司就將基本完成“製藥商業團隊”的裁員,這比公司整體裁員計劃還要早了一年。
在前述DSO運營模式下,2024年3月,拜耳精簡了其高管團隊,取消製藥部門領導團隊中的6個席位,高管數量從以前的14個職位減少到現在的8個。製藥部門重組後的商業團隊,將整合之前手裡有產品的銷售團隊和其他平行的職能團隊,統一在全球能力組中,取代每組單產品模式,並設定預期目標。
“我們的重點並不在於人數的多少,而是不遺餘力地確保公司的每項工作都以使命爲導向。”彼時,安德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由於採取了“現收現減”的方式,如果公司決定剝離或關閉任何大型業務,未來裁員的數量可能會不確定。到2024年底,拜耳將取消多個管理和協調層級,大約95%的決策將從管理者轉移到工作人員的手中。
5月14日,拜耳發佈2024年第一季度財報,宣佈在銷售額略有下降的情況下裁員1500人,其中大部分是管理職位。截至2024年3月底,拜耳員工已不足98200人,同比下降3.5%。
值得注意的是,拜耳的重組與轉型已展現出向全球其他地區擴展的趨勢。7月10日,拜耳集團處方藥事業部全球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拜耳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周曉蘭向員工宣佈了一項公司重大運營舉措:拜耳中國將變爲五大業務板塊和六大職能部門。
2024年,製藥行業步入了一個充滿挑戰與變革的時期,各大跨國藥企正在經歷新一輪轉型陣痛期,爲了應對更多挑戰,相應的業務調整也在變得越加頻繁,裁員和組織架構調整開始成爲常態。如今來看,拜耳正在加速完成這項工作。
MNC加速轉型
拜耳並不是上半年唯一進行大裁員的跨國藥企。隨着醫藥行業變革的持續深入,無論是跨國藥企還是本土企業,都已經在通過人員架構及企業的戰略調整來適應新的行業發展態勢。2024年以來,MNC全球“裁員潮”正在逐步蔓延,諾華、輝瑞、BMS、武田等皆有裁員行動或相關計劃。
值得注意的是,這波裁員涉及範圍並不侷限於商業化、運營等團隊,研發人員、中高管理層也在其中。
4月9日,諾華對外表示,爲最大限度地發揮產品組合和先進技術平臺的價值,計劃在未來2~3年內重組其全球研發團隊,將團隊成員縮減1%~2%。該舉措將在瑞士總部削減約440個開發職位,並在美國削減多達240個職位。
5月9日,武田製藥在財年業績報告中提到多款產品遭遇專利懸崖。爲了緩解經營壓力,武田計劃簡化員工組織方式,用9億美元進行重組,並精簡其藥物管線,明確放棄開發TAK573、TAK981以及CAR-NK療法TAK007的血液腫瘤適應症。此外,武田還披露,即將關閉聖迭戈研究中心,可能涉及340名員工。
輝瑞也已經宣佈多次裁員計劃。1月4日,輝瑞宣佈其位於紐約Pearl River的疫苗研發基地將裁員285人;1月29日,輝瑞又宣佈裁員計劃,涉及其舊金山研發中心的52名員工。5月22日,輝瑞在一份公告中宣佈將啓動一項持續多年的成本削減計劃,包括提升運營效率、改善工作結構、增強產品組合等方面。
賽諾菲也在今年也進行了較大規模重組調整。2024年開年以來,爲響應“Play to Win”計劃,賽諾菲相繼放棄了從Denali 、Kymab、Amunix 獲得的多個腫瘤學項目,簡化研發結構。不僅推出了管線優先級調整和成本削減計劃,還釋放了分拆消費者保健業務的信號,涉及多次裁員,計劃通過該措施從2024年到2025年底節省20億歐元成本。
當前,資本市場持續低迷,全球生物醫藥企業融資困難。面對市場挑戰,爲保證現金流,密集裁員、砍管線、停臨牀試驗正成爲常態。基於此,跨國藥企通過裁員或精簡產品管線等舉措,短期內可以降低成本、提高運營效率。
有業內人士指出,環節的提速,有助於拜耳在製藥商業化能力方面的提升,但能否實現預期還需要時間的驗證。拜耳轉型的成功與否,仍將取決於市場接受度、競爭環境以及公司對新運營模式的適應和執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