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羯”重創光伏電站,受損光伏組件流向何方成業內焦點

被颱風“摩羯”吹毀的光伏組件如何處理,是目前光伏回收行業普遍關注的問題。

近日,颱風“摩羯”以強大的破壞力橫掃海南與廣東兩省。在這場自然災害中,作爲綠色能源重要支柱的光伏電站遭受重創,大量光伏組件及配套設施受損,引發了行業對光伏設施抗風性能、災後處理及環保回收等問題的廣泛關注。

根據海控能源(證券代碼:833042)9月10日公告,受颱風“摩羯”影響,該公司及下屬公司出現了部分資產受損(主要爲分佈式光伏資產)、原材料受潮等問題,對公司的正常生產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初步估算影響金額約4300萬元。

根據晶科科技(證券代碼:601778)9月11日公告,受颱風“摩羯”影響,公司下屬項目公司持有的廣東省徐聞縣龍塘40MW漁光互補光伏電站受到一定資產損失。根據現場初步排查情況,徐聞電站的組件、逆變器、支架、電纜橋架、管樁等設備設施存在不同程度受損,由於所涉場區面積較大,排查工作量大,受損設備數量尚待進一步確定,公司初步預計本次災害造成的資產損失金額可能超過公司2023年度淨利潤的10%。

晶科科技2023年度淨利潤爲3.83億元。也就是說,此次颱風造成晶科科技徐聞電站損失可能超過3830萬元。

這是此次颱風中海南與廣東兩地光伏電站受損情況的冰山一角。目前尚未有官方全面統計數據,但網絡上的視頻與圖片顯示,多處光伏電站遭受較大沖擊。

據知情人士透露,在某些鄉鎮地區,光伏電站幾乎“全軍覆沒”,資產損失將以億元爲單位計算。

受損光伏組件的流向與回收問題迅速成爲行業內外關注的焦點。有光伏組件回收企業老總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由於光伏電站的主要運營商多爲央企和國企,這些企業通常會選擇將損失交由保險公司處理,但此過程中的合規性問題不容忽視。如何確保受損光伏組件得到妥善處理,避免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成爲擺在行業面前的重要課題。

光伏組件是光伏發電站的核心,主要由玻璃、背板、電池、鋁邊框、EVA、銅焊帶和接線盒等組成,各組成部分的多數材質,如玻璃、銅、鋁、硅、銀、鎵、銦等均可回收利用。

廢舊光伏組件回收再利用流程是,首先由回收商將光伏組件運輸至加工處理廠,然後分離光伏組件有價值材料(玻璃、金屬及其化合物等),最後再由下游的金屬精煉公司等材料製造商對回收物進行提純和精煉再次進入市場。數據顯示,晶體硅光伏組件中玻璃、鋼、鋁和半導體材料比重可達90%以上,另外還含有約1%的銀等貴金屬。

如果廢舊光伏組件沒有得到有效處理,其所含有的銀、銅等重金屬元素會通過理化作用逐漸滲漏至土壤中,進而對土壤、地下水等環境介質和植被、動物等生態要素造成危害和污染,直至通過生物富集作用從而危害人類自身的生命健康。

當前,中國的光伏回收產業已初具規模,技術實力逐步提升。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風電、光伏總裝機突破10億千瓦。在電力新增裝機中的主體地位更加鞏固。與此同時,中國物資再生協會最新數據顯示,全國2023年回收光伏組件約10萬多片;退役風電回收金屬等資源5萬多噸。退役風電和光伏循環利用呈現規模化新趨勢。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此次颱風“摩羯”的襲擊,也是對光伏回收產業規範化、規模化發展的考驗。在追求清潔能源發展的同時,必須強化光伏設施的抗風、抗災設計,提升工程質量,並加大對光伏回收產業的支持力度,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前述光伏組件回收企業老總向記者表示,公司正在啓動此次颱風中受損光伏組件的回收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