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克災後15年臺南師生倡議還地於河 營造韌性社區

臺南市臺江流域學習社羣師生重回莫拉克風災曾文水庫的歷史現場,完成故事地圖。圖/臺南社大臺江分校提供

今年是莫拉克災後15年,臺南市臺江流域學習社羣舉行山海圳及嘉南大圳國家綠道教學探索,重回莫拉克風災曾文水庫的歷史現場,今完成「水庫驚魂夜」、「驚生,經世」、「八八事件簿」、「莫拉克風災歷史現場」故事地圖,倡議面對極端氣候威脅,應規畫滯洪池,還地於河,才能營造韌性社區。

臺江綠道志工、小臺江、水水長安、長平國小、和順國中及十三佃、許中營、公親寮、安東庭園等流域志工40多人,重回莫拉克風災曾文水庫的歷史現場,邀請老師洪素球、黃經世口述莫拉克風災,南水局工作人員守護曾文水庫的故事。大家一路探查大壩、發電廠,再沿着五叉溝小徑,參訪捨身救民的求福宮土地公,最後,回到曾文水庫。

社大臺江分校表示,選在暑假結束前最後一週,結合水利署南部水資源分署、第五河川分署、道將圳文化學會,展開重回莫拉克風災歷史現場的踏溯行動,一路共學、討論,重新認識曾文水庫的生命力,共同繪製「重回莫拉克風災」歷史現場故事地圖。

高一生吳菀淇說,自己是八八風災那一年出生,今天聆聽老師口述這場風災的故事,發生時被困在曾文水庫的工作人員就像在上演一部驚險又刺激的電影,雨量之大,大到5分鐘可以淹超過一個人高;爲了查看水庫的清理進度和損害情形,他們甚至要爬過土石流和漂流木,聽着都覺得心驚膽跳,更何況是親身經歷,很感佩南水局工作人員堅守崗位的精神。

社大臺江分校執行長吳茂成指出,凱米颱風後,帶領檯江親師生重回莫拉克風災歷史現場,重新省思下一階段流域治理方向,在這次流域學習中,大家共同討論發現,應該好好認識家鄉的水系空間,瞭解水從那裡來,流向那裡,共同繪製家鄉流域空間願景藍圖,推動在地滯洪,加速興建5號、6號滯洪池,串連灣港滯洪池、草湖寮、九分子滯洪池,讓鹽水溪排水線上中下游的滯洪空間,透過山海圳國家綠道,發展以環境爲本的流域治理,共同連結成臺江河川綠廊道,將親水與水安全畢其功於一役。

老師翁育民老師帶領長安國小學生完成「八八事件簿」,老師陳彤羚也指導學生製作「水庫驚魂夜」,和順國中由老師楊淑瑤陪伴完成「莫拉克風災歷史現場故事地圖」、長平國小則是以黃經世先生爲故事主角,繪製「驚生,經世」故事地圖,讓在莫拉克風災後出生的學生認識大自然力量,省思未來家園的流域空間願景藍圖。

里長翁炳煙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此次踏溯學習發現大自然的力量,非人定勝天可妄言,如何與自然共存,還地於河,讓土地滯洪,這是最重要的學習課題。

臺南市臺江流域學習社羣師生重回莫拉克風災曾文水庫的歷史現場,繪製故事地圖。圖/臺南社大臺江分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