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礪隊伍有收穫 備賽奧運添信心(競技觀察)
本報記者 孫龍飛
4月7日,爲期3天的2024年世界泳聯花樣游泳世界盃北京站比賽在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結束。來自世界各地的14支隊伍在“水立方”展開較量,爲觀衆奉獻了精彩比賽。
中國花樣游泳隊派出25名隊員,參加全部11個項目的角逐,最終收穫6金3銀。主力隊員參加集體自由自選比賽並奪得金牌,爲備賽巴黎奧運會增添信心;年輕選手敢於拼搏,表現出色,令人眼前一亮。
主力隊員配合越發默契
集體自由自選是本次世界盃比賽中國隊主力隊員參加的唯一項目,儘管比賽只有兩支隊伍參賽,但精彩程度超出預期。中國隊參賽作品的主題是“萬有引力”,整套動作包含很多高難度的旋轉,以及不同層次的隊形變化和不同方向的非平衡轉體,引得觀衆掌聲不斷。
這套作品中國隊打磨已久,不斷調整完善。本次比賽,該作品動作申報難度爲56.60,高於今年2月在多哈游泳世錦賽上的申報難度。憑藉出色的發揮,中國隊以343.3479的高分奪得金牌,得分比世錦賽的奪冠成績還要高。“在近期的訓練中,團隊配合越發默契,每個細節精益求精,我們邁向巴黎奧運會的步伐越來越穩。”隊員王柳懿賽後說。
以賽帶練,是中國隊本站參賽的重要目的,主教練張曉歡介紹,世界泳聯不久前再次調整花樣游泳項目評分規則,限制作品中難度動作的次數,這意味着比賽中不能堆砌難度動作,而要注重動作的豐富性。對此,教練組進行了針對性修改,帶領隊員精心雕琢。“本站比賽大家再次出色發揮,我要給隊員們點贊。”張曉歡對隊員們的表現感到滿意。
從追趕到超越再到領先,近年來,中國花樣游泳隊一直在進步,一套套精品力作展現在世界大賽舞臺。張曉歡認爲,世界泳聯調整比賽規則,反映出該項目對藝術性的高度追求,中國隊需要不斷提升作品的完成質量和藝術表現力。“面對新規則,我們還要更加努力,揚長補短。”她說。
花樣游泳世界盃第二站比賽將於5月3日至5日在法國巴黎舉行,屆時,各支隊伍將在奧運場地“練兵”。張曉歡表示,中國隊珍視難得的演練機會,將繼續錘鍊隊伍,讓隊員們以良好的競技狀態征戰奧運賽場。
年輕選手表現可圈可點
本站比賽,中國隊派出衆多年輕選手參加比賽,25人的名單中有不少是05後,年輕選手的表現可圈可點。開賽首日,18歲的徐匯妍奪得女單技術自選金牌。今年2月,她初次參加世錦賽就摘得單人項目銅牌,本站比賽又收穫3金1銀,從技術到心態都更加成熟。“大賽的歷練讓我迅速成長,對未來更有信心。”她說。
2008年,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那一年,郭牧也剛剛出生。如今,他在“水立方”參加首次國際比賽,感覺意義非同尋常。參賽首日就收穫1金1銀,郭牧也賽後表示:“獲得銀牌很高興,奪得金牌更高興。”
混雙技術自選比賽,同齡的季荷悅與郭牧也搭檔奪得金牌。觀衆席上,來自北京晰奇水上運動中心的孩子們大聲喝彩。看到季荷悅站上大賽最高領獎臺,大家非常激動,紛紛表示:“要以姐姐爲榜樣,好好練。”
季荷悅在北京晰奇水上運動中心練習花樣游泳5年,後被輸送至北京市隊和國家隊。看到自己培養的運動員逐漸走向成熟,該中心負責人張晰非常欣慰。她說:“今天特地帶孩子們來看比賽,希望激勵她們勇敢追夢,以後也能爲國爭光。”
中國花樣游泳項目的發展,與一代代教練員和運動員的奮鬥密不可分。“隊伍始終重視後備人才培養,去年我們還從各地挑選了一些‘苗子’組織集訓。”張曉歡介紹,奧運會、世錦賽等大賽出場順序與隊伍世界排名相關,因此隊伍積極爲年輕選手創造參加國際比賽的機會,既能幫助中國隊獲取賽事積分、提升世界排名,也能讓他們充分鍛鍊,快速成長。
賽事組織着眼項目推廣
花樣游泳比賽,常常以動人的音樂旋律和富有表現力的成套動作帶給人們美的享受。隨着中國隊不斷在國際賽場取得佳績,越來越多人關注、瞭解並喜歡上花樣游泳。本站比賽,參賽選手每套作品完成後,現場都有作品主題介紹,幫助觀衆更好地理解作品、欣賞比賽。
據瞭解,本次賽事組委會增加了中低檔價位座席比例,佔總座席數的85%,以吸引更多人到現場觀賽,推動花樣游泳項目普及。組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賽事適逢清明假期,價格更優惠的雙人、三人套票廣受歡迎。
北京的戴依伊女士帶着女兒郭一諾到現場觀賽,女兒練習花樣游泳兩年,和小夥伴談論起比賽來頭頭是道,還向媽媽講解各種專業動作。在觀看男單技術自選比賽過程中,戴依伊驚喜地發現,女兒對3名參賽選手給出了自己的排序,結果和最終的名次一致。
賽事的精彩與高質量的服務保障密不可分。49名賽會志願者來自北京體育大學,其中一些志願者曾服務過北京冬奧會。在組委會的指揮協調下,運行團隊在各環節爲參賽隊伍提供了專業周到的服務。
北京市體育局副局長陳杰表示,近期北京成功申辦2027年田徑世錦賽和2029年游泳世錦賽,還獲得了2024年至2028年WTT世界乒聯中國大滿貫賽舉辦權,成功舉辦了花樣游泳世界盃分站賽,這是北京“雙奧財富”高效利用的重要體現。“北京要繼續用好優質場館資源和成熟的賽事運行經驗,不斷豐富人民羣衆的體育生活,持續激發市民觀賽、消費、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他說。
《 人民日報 》( 2024年04月11日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