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韶健:智能環保車間的“魔術師”
原標題:莫韶健入選廣東省全國勞動模範推薦名單(引題)
智能環保車間的“魔術師”(主題)
南方日報記者 馮煥哲
在佛山(雲浮)產業轉移工業園內,高丘六和(雲浮)工業有限公司(下稱“高丘六和”)智能化生產線有條不紊地運行着:無人運輸AGV小車穿梭如織,精準配送物料至指定工位;機械臂行雲流水般完成抓取、裝配等複雜動作;不遠處,廢液處理循環系統正將生產廢水轉化爲再生水,重新投入生產線重複回用。整套流程構成高度自動化閉環生態,如同魔術一般運行。
在全自動加工產線旁,一名身着深藍色工裝的身影正俯身檢查設備的運行參數,他就是高丘六和加工生產技術部負責人、工會主席莫韶健。工作13年,這位“85後”工程師參與了30多條生產線設計引進調試生產建設,開發的汽車底盤、發動機類型新產品30餘種,年產值達11億元,通過引進循環生產設備促使液體危廢100%廠內回用。
憑藉着在自動化、數字化和綠色環保生產研發的傑出表現,莫韶健成功入選2025年廣東省全國勞動模範推薦名單。
從零開始打造現代化生產線
“我是土生土長的雲浮人,在外讀大學、工作,一直在等一個機會建設家鄉。那時候高丘六和在雲浮建廠,大學時選擇的機械設計製造和自動化專業又是自己的興趣所在,緣分就這樣開始了。”2012年,25歲的莫韶健放棄廣州的工程師職位,回到家鄉雲浮,加入初創型公司高丘六和。
高丘六和成立於2011年5月,是由世界500強企業、世界第九大汽車零部件生產商日本愛信精機株式會社旗下的日本愛信高丘株式會社與臺灣六和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合資興建。
“當時這裡還是一片黃土,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2012年,雲浮新區工業園剛創立不久,高丘六和也還處於起步階段。莫韶健接到的第一項任務,就是要引進1條2億元日本進口全自動鑄造生產線,且需要在半年內投產。
彼時莫韶健和工友面臨兩大問題,一是技術,二是語言。面對堆積如山的日英文技術資料,莫韶健白天跟進施工,夜晚挑燈翻譯。他帶着團隊通宵達旦攻克設備調試難題,曾爲調試設備的一個機械動作反覆查閱資料至凌晨。
經歷了好幾個月夜以繼日的奮鬥,莫韶健終於成功把雲浮市第一條進口全自動鑄造生產線建設完畢並達到量產的狀態,爲企業爭取了大量的寶貴時間,也填補了雲浮市鑄造行業的空白。
“沒有自己的技術團隊,永遠受制於人。”2015年調任加工生產技術部時,莫韶健面臨新挑戰:加工場設備全部依賴進口,技術支援需從廣州調配。他下定決心,兩年內組建本土技術團隊。通過“老帶新”“外派學”“實戰練”的模式,他僅用一年便培養出20餘名核心技術人員。如今,團隊自主完成30多條加工產線設計,爲廣汽豐田開發底盤、發動機部件30餘種,年產值達11億元。
在智能製造浪潮中,莫韶健以“黑燈工廠”爲目標,主導開發剎車盤全自動塗裝線、轉向節智能加工線,引入高精度攝像頭識別技術,實現不良品“零流出”。
“在自動化生產線設計中,要特別注意細節,例如機械臂拿材料的方向、角度、位置,每一個細節我們都會調試,以秒來計算效率。通過這種不斷反覆的試驗,得出最優的方案。”莫韶健解釋在自動化生產線設計中的難點。
2023年,公司數字化轉型全面提速:電子日報系統覆蓋生產全流程,AGV物流小車替代人工送料,生產效率提升1.5倍,年節省成本超5000萬元。“我們要讓公司的生產製造走向高端化、智能化。”莫韶健說。
探索“零廢”生產模式
在高丘六和的加工車間,不見傳統工廠的油污與刺鼻氣味。清洗機水箱通過空壓機餘熱保溫,塗裝線加熱爐採用變頻片控溫,老舊電機全部升級爲節能型號……
綠色轉型的起步並非一帆風順。2018年,當莫韶健提出要全面升級車間的環保設施時,質疑聲此起彼伏。“設備改造投入大,生產任務又緊,這不是自找麻煩嗎?”有同事直言。
面對阻力,莫韶健的迴應斬釘截鐵:“工業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爲代價。今天省下的成本,明天可能要用百倍代價償還。”他帶着團隊算了一筆“生態賬”:雲浮地處西江流域,若廢水處理不當,將直接影響下游居民的飲水安全;而高能耗設備長期運行,不僅拉高成本,更與“雙碳”目標背道而馳。
莫韶健首先將目光投向車間裡的“吃電大戶”——老舊電機,他帶領技術團隊逐一拆解分析,引入變頻控制系統,通過動態調節電機轉速匹配生產需求。他們還利用空氣壓縮機餘熱對清洗機水箱進行保溫,塗裝線加熱爐加熱片也實現了變頻化控制,進一步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如果說節能是“節流”,那麼廢水處理則是“治本”。傳統加工車間的廢水含有重金屬和切削液,處理成本高且存在泄漏風險。莫韶健組建攻堅小組,輾轉多地考察技術,最終選定“膜過濾+低溫蒸發”組合工藝。膜過濾設備能將廢水中的固體雜質分離至99.9%,濃縮後的廢液通過低溫蒸發器結晶成塊,可直接回用於生產。這一舉措不僅大大節省了廢水處理費用,還降低了對環境的污染風險。
除了節能減排和廢水處理外,莫韶健還積極推動公司開展其他環保工作。他們建立了ISO14000與45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每月與安全環保部門聯合進行不安全問題點檢與對策實施。同時,還定期對員工進行特別故障處理培訓與消防、急救等演練,確保公司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工作的持續開展。
同事間的“潤滑劑”
作爲公司工會主席,莫韶健認爲構建和諧勞動關係是企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因此,他把關心員工的生活與工作放在首位,積極爲員工排憂解難。
在莫韶健的推動下,公司工會定期開展職工活動、節日慰問、勞動競賽和培訓班等活動。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員工的業餘生活,還提高了員工的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同時,莫韶健還積極推動公司建立員工意見收集機制,定期召開會議解決員工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怎樣令公司與員工和諧交流,體現我們工會在其間的潤滑劑作用?”莫韶健說,“我們會定期開展員工的意見收集。在福利上,公司每年都會進行一次調薪的檢討以及年終獎的檢討。每年都必須達成這兩項的任務。”
在莫韶健的努力下,公司員工的福利待遇得到了顯著提高。他們不僅享受到了完善的社保和福利制度,還擁有了更加舒適的工作環境和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這些舉措不僅增強了員工的歸屬感和幸福感,還提高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
憑藉着多年出色的工作表現和對員工的深情厚誼,莫韶健先後榮獲了“廣東省勞動模範”和“雲浮市優秀工會工作者”等稱號。他所在的加工生產技術部也榮獲了“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狀”。
對於“勞動模範”這個稱號,莫韶健認爲其既是榮譽、更是責任,“作爲勞動模範,要對得起企業信任,更要對得起家鄉這片土地。未來希望進一步加強工廠自動化、數字化升級改造,引進更多節能減耗技術,並將安全、品質、高效生產理念向雲浮其他本土企業傳播。”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