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更具象徵 雨生園仍有粉絲緬懷

已故音樂才子張雨生之墓「雨生園」就座落在臺中市大度山花園公墓。(潘虹恩攝)

雖傳統土葬文化逐漸式微,公墓禁遷葬轉型是未來趨勢,不過也有民衆認爲,每年清明四散各地的親戚齊聚掃墓是很珍貴的時光,保留土葬的形式更具象徵意義;已故音樂才子張雨生之墓「雨生園」就位在大度山花園公墓,至今仍常有粉絲前往緬懷。

現代殯葬習俗轉變,國人火葬觀念普及,綠色殯葬意識也逐漸被大衆接受,公墓禁遷葬轉型是趨勢。藍姓民衆認爲,公墓對很多人來說是鄰避設施,常常經過時讓人覺得毛骨悚然,如果能活化利用變得比較美,對市容比較好,移葬納骨塔祭祀打掃也更便捷,管理好的話可達環保永續。

家鄉在南投的張姓民衆則認爲保留土葬形式也未嘗不可,她說,平時親戚都四散在其他縣市工作,一年見不到幾次,除了過年,就是清明連假時大家會齊聚掃墓,一方面緬懷祖先、同時也互通彼此近況,很珍貴的時光,土葬的形式具象徵性意義。

張雨生之墓「雨生園」座落在臺中市大度山花園公墓,設計精緻典雅,處處可見巧思,至今仍常有粉絲前往緬懷,對於粉絲也深具意義。張媽媽表示,過去爲雨生選擇墓園時看了中部許多地點,最終因大肚山環境優美,可眺望臺中的美景擇定建置雨生園;時至今日,仍有許多朋友常到雨生園緬懷或到梨山來拜訪,其中不乏年輕朋友,很開心雨生被大家記得。

幸好,「雨生園」屬於私人墓園,相較不受公墓遷葬影響。張雨生粉絲、林姓民衆說,雨生園遷葬與否只要家屬決定就好,作爲粉絲都會祝福,不過她也會期待有更多人知道雨生園的存在,一起緬懷樂壇曾經有如此傑出又迷人的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