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觀感

昨兒上午去看了雷公(雷德利•斯科特)的新片《拿破崙》,上了就好,毫不猶豫買票。‍‍‍‍‍‍‍‍‍‍‍‍‍‍‍‍‍‍‍‍‍‍‍‍‍‍‍‍‍‍‍‍‍‍‍‍‍‍‍‍‍‍‍‍‍‍‍‍‍‍‍‍

北美提前一星期上映,先導口碑並不算好,爛番茄上專業和觀衆新鮮度都不及格.....‍‍‍‍‍‍‍‍‍‍‍‍‍‍‍‍‍‍‍‍‍‍‍‍‍‍‍‍‍‍‍‍

一大爭議是不尊重史實,對此雷公的回覆是:我拍的是電影!你在歷史現場麼?噢不在啊那你特麼閉嘴吧‍‍‍‍‍‍‍‍‍‍‍‍‍‍‍‍‍‍‍‍‍‍‍‍‍‍‍‍‍‍‍‍‍‍‍‍‍‍‍‍‍‍‍‍‍‍‍‍‍‍‍‍‍‍‍‍‍‍‍‍‍‍‍‍‍‍‍‍‍‍‍‍‍‍‍‍‍‍‍‍‍‍‍‍‍‍‍‍‍‍‍‍‍‍‍‍‍‍‍

歷史對他來說只是個由頭,《最後的決鬥》《金錢世界》《黑鷹墜落》《角鬥士》,哪部完全根據史書拍了?不魔改就不是雷公!‍‍‍‍‍‍‍‍‍‍‍‍‍‍‍‍‍‍‍‍‍‍‍‍‍‍‍‍

而且我雷德利•斯科特是個英國人,英法這倆國家歷史上愛恨情仇一籮筐,互相噴了好幾百年,法國想當大陸霸主,英國不想它一家獨大,經常上演“跨過海峽去揍你”的戲碼,編排你個拿破崙不是毛毛雨麼?到我的片子裡就得全員說英語!不知法國佬看到電影會作何感想。‍‍‍

這麼說你可能感受不深,就好比一個日本導演,拍了一部左宗棠的傳記片,滿嘴的瓦達西瓦,你猜介時中國觀衆會不會罵爆微博服務器‍‍‍‍‍‍‍‍‍‍‍‍‍‍‍‍‍‍‍‍‍‍‍‍‍‍‍‍‍‍‍‍‍‍‍‍‍‍‍‍‍‍‍‍‍‍‍‍‍‍‍‍‍‍‍‍‍‍‍‍‍‍‍‍‍‍‍‍‍‍‍‍‍‍‍‍‍‍‍‍‍‍‍‍‍‍‍‍‍‍‍

庫布裡克一生的大遺憾就是沒拍成《拿破崙》,因預算實在太高了只能轉而拍《巴里林登》,中國人對拿破崙的視覺印象大約來自著名的肖像畫《穿越聖貝爾納山》,現在就掛在盧浮宮。‍‍‍‍‍‍‍‍‍‍‍‍‍‍‍‍‍‍‍‍‍‍‍‍‍‍‍‍‍‍‍‍‍‍‍‍‍‍‍‍‍‍‍‍‍‍‍‍‍‍‍‍‍

肖像畫當然是開了多重美顏濾鏡,拿破崙身高168cm(也有說160的),就算按當時法國成年男子標準也比較矮,不過他說過一句特霸氣的話:“誰說我矮我就砍掉他的頭,那咱倆就一樣高了”。‍‍‍‍‍‍‍‍‍‍‍‍‍‍‍‍‍‍‍‍‍

拿破崙是世界軍事史上最偉大的天才之一,生平打了大小80多場仗鮮有敗績,最鼎盛的那幾年爆錘列強,是最接近統一歐洲大陸的男銀,放在咱這兒不得封他個天可汗。‍‍‍‍‍‍‍‍‍‍‍‍‍‍‍‍‍‍‍‍‍‍‍‍

電影從法國大革命講起,路易十六的皇后瑪麗被推上斷頭臺,我擦這裡尺度可以,血腥畫面一點兒沒刪,直接就舉人頭。‍‍‍‍‍‍‍‍‍‍‍‍‍‍‍‍‍‍‍‍‍‍‍‍‍

接下來年輕的拿破崙•波拿巴登場,那時他只是個小小炮兵少尉,一個人的命運啊既要個人奮鬥也要看歷史進程,這場仗是拿破崙青雲直上的起點,面對氣勢洶洶的反法同盟拿破崙抓住機會,身先士卒以少勝多收復土倫要塞。‍‍‍‍‍‍‍‍‍‍‍

我其實還挺期待講講拿破崙的童年、青年時代,雖然後來成了法蘭西皇帝,但最初他是生在科西嘉島一個徹頭徹尾的“反賊”家庭,爹地卡洛曾是反抗軍頭頭,拿破崙出生那年(1769)科西嘉島才被迫併入法國,島上獨立運動從未消停,他從小被灌輸的是法國佬壞透了。‍‍‍‍‍‍‍‍‍‍‍‍‍‍‍‍‍‍‍‍‍‍‍‍‍‍‍‍‍‍‍‍‍‍‍‍‍‍‍‍‍‍‍‍‍‍‍

法國人打起地圖炮也是歷史悠久,貴族連外省人都看不起,更別提這個科西嘉小子,所以土倫戰役後他纔會跟破落貴族寡婦約瑟芬一拍即合,一個想要身份加持一個想要鹹魚翻身,凡妮莎•柯比的扮相真太美了.....

歷史上約瑟芬比拿破崙大六歲妥妥姐弟戀,但雷公改成只差一歲,這也不完全是魔改,據記載當時結婚證上兩人都虛報了年齡。‍‍‍‍‍‍‍‍‍‍‍‍‍‍‍‍‍‍

說真的電影拍得確實流水賬,就是順着時間線講,着重表現幾場大的戰役,以及跟約瑟芬談戀愛,我覺得鳳凰叔的表演很出彩,演出了一種軍神和窩囊廢混合的微妙氣質。

在戰場上經常做的動作是發炮時捂耳朵,有點兒萌。‍‍‍‍‍‍‍‍‍‍‍‍‍‍‍‍‍‍‍‍‍‍‍‍‍‍‍‍‍‍‍‍‍‍‍

歷史上拿破崙給約瑟芬寫的信確實很肉麻,堪比雍正“表白”年羹堯,片中有個段落重點渲染,1798年遠征埃及期間(主要爲了掐英國),突然得知約瑟芬出軌小鮮肉,扔下部隊立刻趕回巴黎,像個普通綠帽俠一樣跟媳婦battle,哈哈哈哈。‍‍‍‍‍‍‍‍‍‍‍‍‍‍‍‍‍‍‍‍‍‍‍‍‍‍‍‍‍‍‍‍‍‍‍‍‍‍‍‍‍‍‍‍‍‍‍‍‍‍‍‍‍‍‍‍‍‍‍‍‍‍‍‍‍‍‍‍‍‍‍‍‍‍‍‍‍‍‍

據統計拿破崙一輩子有幾十個情人,兩人誰也不是省油的燈,200年前的歐洲貴族圈就是睡來睡去,不亂不高尚。‍‍‍‍‍

這場戲有個很大的爭議點:老雷竟然讓拿破崙炮轟金字塔。

文獻記載裡拿破崙從未轟過金字塔,恰恰相反,他帶了200多名科考學者研究埃及文化,有條著名的命令:“讓學者和驢子走在隊伍的最中間”,這次遠征還找到人類文明史最重要的文物之一:羅賽塔石碑,它是打開古埃及文明的鑰匙。‍‍‍‍‍‍‍‍‍‍‍‍‍‍‍‍‍‍

不知雷公是不是受了謠言影響,民間傳聞獅身人面像的鼻子是拿破崙轟壞的(其實不是),按拿破崙對文化的研究態度不可能去轟金字塔,也沒必要。‍‍‍‍‍‍‍‍‍‍‍‍‍‍‍‍‍‍‍‍‍‍‍‍‍‍‍‍‍‍‍‍‍‍‍‍‍

幾個歷史名場面雷公倒是照顧到了,最顯眼的是皇帝加冕儀式,完全復刻雅克•大衛的油畫。‍‍‍‍‍‍‍‍‍‍‍‍‍‍‍‍‍‍‍‍‍‍‍‍‍‍‍‍‍‍‍‍‍‍‍‍‍‍‍‍‍‍‍‍‍‍‍‍‍‍‍‍‍‍‍‍

歐洲王室的傳統是君權神授,皇冠由教皇授予以標識合法性,可拿破崙不走尋常路,直接從庇護七世手裡拿過皇冠,自己給自己加冕,拿來吧你。‍‍‍‍‍‍‍‍‍‍‍‍‍‍‍‍‍‍‍‍‍‍

《拿破崙》最值得看的還是戰爭戲,雷公的大場面調度確實厲害,據說全片不到兩個月就拍完,經常是10多臺攝像機一起Roll,他的項目執行效率已經成精了,有幾場馬戰戲看得我熱血沸騰。‍‍‍‍‍‍‍‍‍‍‍‍‍‍‍‍‍‍‍‍‍‍‍‍‍‍‍‍‍‍‍‍‍‍‍‍‍‍‍‍‍‍‍‍‍‍‍‍‍‍‍‍‍‍‍‍‍‍‍‍‍‍‍‍‍‍

遠征俄國成了拿破崙的生涯拐點,老毛子確實夠狠,打不過就跑讓嚴寒搞死你,活活把莫斯科給一把火點了,看你怎麼補給。‍‍‍‍‍‍‍‍‍‍‍‍‍‍‍‍‍‍‍‍‍‍‍‍‍‍‍‍‍‍‍‍‍

最濃墨重彩的兩仗是三皇會戰與滑鐵盧戰役,三皇會戰用到了很多破冰元素,我喜歡;滑鐵盧已經有很多電影表現過,這場仗已經被軍迷盤爛了,各種段子、故事從出不窮,甚至有人認爲失利重要原因是拿破崙得了痔瘡

雷公還是拍出了自己的風格,騎兵對剛步兵陣列甚至帶着點兒滑稽感,其實英普荷聯軍贏得確實有些走運,有點兒天要滅拿破崙的意思。‍‍‍‍‍‍‍‍‍‍‍‍‍‍‍‍‍‍‍‍‍‍‍‍‍‍‍‍‍‍‍‍‍‍‍‍‍‍‍‍‍‍‍‍‍‍‍‍‍‍‍‍‍‍‍‍‍‍‍‍‍‍‍‍‍‍‍‍‍‍‍‍‍‍‍‍‍‍‍‍‍‍‍‍‍‍‍‍‍‍‍‍‍‍‍‍‍‍‍‍‍‍‍‍‍‍‍‍‍‍‍‍‍‍‍‍‍‍‍‍‍‍‍‍‍‍‍‍‍‍‍‍‍‍‍‍‍‍

不過你要是對這場仗完全不瞭解,那就看得比較費勁,這是誰他們爲什麼在這裡要幹什麼,所以買票錢最好做點功課。‍‍‍‍‍‍‍‍‍‍‍‍‍‍‍‍‍‍‍‍‍‍‍

從土倫崛起到聖赫勒拿島鬱鬱而終,三十多年壓縮在不到三小時的電影裡,面面俱到不可能主要通過戰爭來分割敘事,至於《法國民法典》、改革政體結構、統一公制度量衡等基本沒講,而恰恰這些影響更加深遠。

片尾字幕羅列拿破崙重大戰役裡的死亡人數,帶着雷公一貫的反戰理念,但我不喜歡這一點,有點兒硬灌價值觀的意思。‍‍‍‍‍‍‍‍‍‍‍‍‍‍‍‍‍‍‍‍‍‍‍‍‍‍‍‍‍‍‍‍‍‍‍‍‍‍‍‍‍‍‍‍‍‍‍‍‍‍‍‍‍‍‍‍‍‍‍‍‍‍‍‍‍‍‍‍‍‍‍‍‍

如果影迷覺得不過癮可以等下映後的導演剪輯版,4個小時10分鐘讓你看個爽,不過無法在大銀幕上看了。‍‍‍‍‍‍‍‍‍‍‍‍‍‍‍‍‍‍‍‍‍‍‍‍‍‍‍‍‍‍‍‍‍‍‍‍‍‍‍‍‍‍‍‍‍‍‍‍‍‍‍‍‍‍‍‍‍‍‍‍

總體《拿破崙》還是值得一張票的,預期不高我竟然看完還挺喜歡,國內票房是不要想了註定滑鐵盧,幾千萬也就到頭了。

對了雷公學習庫布裡克用自然光,所以片子總體有些暗特別是室內戲,買票的話建議選亮度高的廳。‍‍

‍‍‍‍‍‍‍‍

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