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臺爲成員 IPAC:聯大第2758號決議未處理臺灣政治地位
賴清德總統出席「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年會臺灣專題場次」(總統府提供)
賴清德總統出席「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年會臺灣專題場次」(總統府提供)
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第4屆年會今天在臺北舉行,共有來自24個國家49名政要參與,執行董事裴倫德會中宣佈,臺灣正式成爲IPAC成員,由立委範雲與陳昭姿擔任共同主席,會中也通過決議指出,聯大第2758號決議沒有提及臺灣、沒有處理臺灣政治地位,也沒有主張中國對臺主權。
IPAC今年的年會,邀請賴清德總統和副總統蕭美琴分別發表主題演講,賴清德在會中強調,臺灣將和其他民主國家撐起「民主保護傘」,共同保衛臺灣和維護臺灣的主權。
IPAC指出,此次峰會無論是規模還是地理範圍,都是有史以來訪臺的最大議會代表團,展示民主團結。IPAC大力倡導臺灣有意義地參與國際組織,臺灣正式加入聯盟並受到所有代表的歡迎,這是一項歷史性成果。
IPAC稍早已決定讓來自另外6個國家的跨黨派議員加入該聯盟,包括哥倫比亞、伊拉克、馬拉維、索羅門羣島、甘比亞和烏拉圭,讓聯盟迅速擴大到五大洲的40個國家。IPAC強調,儘管北京試圖恐嚇該網絡,但IPAC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大。
IPAC成員在年會中也發起「2758倡議」,並在IPAC主席、德國綠黨議員包瑞翰(Reinhard Butikofer)主持下,通過IPAC對聯大第2758號決議文的大會決議,根據該決議,IPAC成員承諾將在各自的議會中反對北京扭曲臺灣地位的國際法,讓大衆瞭解聯大第2758號決議被曲解意義,並將致力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聯合國以及相關機構。
IPAC決議提及,1971年10月通過的聯大第2758號決議僅主張中華人民共和國於聯合國的合法代表權,沒有提及臺灣、沒有處理臺灣的政治地位、沒有主張中國對臺主權,並對臺灣參與聯合國及其相關機構的地位保持沉默。
成員們也同意繼續敦促民主政府,認識到兩岸穩定對全球安全和各國經濟的重要性,以符合IPAC現有的「MIST 行動」計劃─要求政府衡量臺海衝擊的影響。
IPAC相信,只有當所有人都看到失敗的經濟災難時,世界纔會採取必要的措施來阻止海峽兩岸緊張局勢升級。此外,IPAC成員也嚴厲譴責北京,試圖透過恐嚇和施壓策略來阻止其年度高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