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十五小教育集團:特色鑄品牌 內涵促發展

編者按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南陽是教育大市、教育強市,英才輩出,名校薈萃。尤其是近年來,全市“千名校長示範課大比武”、“萬名班主任班會課大比武”、“十萬教師課堂教學大比武”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教育事業發展一路高歌猛進,學前教育、中小學基礎教育、普通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齊頭並進,呈現出百花齊放、碩果累累的喜人態勢。

南陽報業傳媒集團積極發揮黨媒優勢,爲教育事業持續穩定發展營造了良好輿論環境,爲教育強市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前不久,南陽報業傳媒集團繼2019年、2020年成功舉辦魏書生教育講座、全國中小學“名班主任”高級研修班活動以來,再次舉辦教師培訓活動,邀請全國知名教育專家餘映潮來宛,把脈高效課堂,傳授育人真經。3次活動都獲得了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累計培訓教師2000餘人次。

爲盤點南陽教育成就,展示名校風采,“南陽日報教育工作部”微信平臺連續多年開設《名校展臺》專欄,以視頻、文字、圖片等方式展示一批口碑好、實力強的學校,全方位展示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特色,以及各個學校的招生政策、招生變化、聯繫方式等。今日起,2024年度《名校展臺》全新上線,歡迎各校踊躍參與。

市十五小教育集團

特色鑄品牌 內涵促發展

文化引領

營造“和愛”氛圍

中國人崇尚和諧,“和”文化鑄就了中華文化的風骨與氣度。“和”文化是市十五小教育集團的文化精髓,也是學校立德樹人、築夢未來的教育追求。學校在“和”文化的引領下,本着發展教師,發展學校,發展學生的理念,抓特色、重創新,構建“六維”育人體系,引領學校內涵發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全體師生在“和”文化的滋養下,個個心中有愛,眼裡有光,臉上有笑,大家心繫一處,務實創新,共同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

科學管理

彰顯“和融”內涵

學校緊緊圍繞中心工作,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爲學校發展營造了健康、文明、和諧的校園環境。目前,教育集團實行黨組織領導下校長負責制,各校區設置執行副校長,主持各校區的行政工作。所有行管人員分年級組成年級管理團隊,負責年級管理工作。

在教師團隊建設上,學校堅持團隊創優、智慧共享的原則,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爲標準塑造師德靈魂。強調“兩教”:言教、身教。注重“三引領”:人文精神引領、價值取向引領、教育理念引領。學校倡導智慧共享的團隊精神,以教研組爲單位,實施團隊創優,在“智慧共享、資源共享、榮譽共享”的氛圍中實現從“教師個人成長”到“教師成長共同體”的過程。

在教師發展上,學校堅持層級培養、梯度成長的原則,抓實“守、破、立”三級目標:青年教師“守住模式學技能,刻苦練習強業務”,骨幹教師“破繭成蝶提技能,積極探索勇擔當”,名師“獨領風騷師德高,引領輻射創新強”。努力培養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師隊伍。

尤其是在青年教師的成長上,通過運用模式引領、建立指導機制、建立學習機制、明確比賽機制,持續提升青年教師的業務素養。骨幹教師通過上示範課、提升教學技能,製作微課、提高業務素養,讓骨幹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業務優勢,發掘自己的潛能,爲成長爲教育教學名師打下基礎,爲青年教師儘快提升起到了引路作用。市十五小學每位名師都有自己的工作室,圍繞“抓學習-磨上課-促交流-倡反思-重科研”的主流程,着眼於教師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努力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技能和科研能力,引領教師專業的螺旋式發展。名師不僅引領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同時還積極送教下鄉,開展專題講座,發揮輻射引領作用。

特色課程

推進“和樂”建設

學校本着“和而不同,樂享人生”的課程理念,把一切對孩子有積極影響的元素都納入課程體系中,實現“發掘優勢潛能,成就優質人生”的課程目標。學校的課程既着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又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堅持“五育”並舉,全學科推進,以特色課程滋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學校構建了“和樂”課程體系,分爲基礎課程、拓展課程和發展課程。在課程實施中,以課堂教學爲主陣地,以教育科研爲抓手,以項目化學習和社團活動爲依託,紮實推進三級課程的實施。

深耕細作,守牢基礎課程。學校以構建和潤課堂爲核心,以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思維品質和傾聽習慣爲前提,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

學校以“和潤課堂”爲陣地,進一步促進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抓備課、保質量,抓作業、重分層,抓比武、促成效;以開展項目化學習爲抓手,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所學知識的轉化提升,學習項目涉及愛家鄉、社會責任、自我管理等多個領域,共開展30餘個主題的項目學習,激發了學生內在驅動力。學生在參與項目化學習之後,溝通能力提高,合作及社會擔當意識增強,實現了學生在平等、民主、相互支持的人際關係中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學會了舉一反三、融會貫通,促進知識內化,培養了學生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校在大力落實“雙減”政策的過程中,把握“服務於家長需求”的出發點,讓“課後服務”有溫度。在課後服務時間分階段統籌安排完成作業、體育鍛煉、綜合素質拓展等,強化基礎性學習,加強作業輔導;對學有餘力的學生,提供拓展平臺,培養興趣特長;對部分學有困難學生,“點對點”提供輔導。

在對學生的評價上,以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爲指導,設置基礎性發展目標和學科性發展目標多元評價內容。評價的學科不僅僅侷限於語、數、英等學科,把體育、德育、藝術、勞動等內容納入評價範圍,檢測“雙減”工作的落實效果。近年來,學校又在中高年級培養了一批優秀學生作爲評價主體,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多元評價改革關注每一個生命個體,由“一張試卷分優劣”到“關注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從關注冷冰冰的分到關注活生生的人,從根本上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讓教學回到了教育的初衷,實現了從“對人的評價”到“爲了人的評價”的徹底轉變,讓教育充滿了溫度、厚度與高度,評價改革經驗在全市推廣。

立德樹人,創新拓展課程。爲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開發了經典誦讀、中醫藥、藝術類拓展課程,豐富多彩的特色課程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

經典誦讀課程貫穿學生六年成長,教師依託校本教材進行教學,有計劃地開展經典誦讀;舉辦故事家長進課堂、讀書交流會、詩詞大會、成語大會等活動,給學生提供展示積累的平臺,推動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養,也激發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其中,張真予同學獲得河南省詩詞大賽特等獎,楊書潤、傅凌霄、徐紹庭、宋軼卓等多名學生獲省詩詞大賽一等獎。2022年3月,徐紹庭、楊書潤兩名學生憑藉豐厚的詩詞儲備、紮實的文化素養登上了中國詩詞大會的舞臺。

學校以“學中醫文化 提健康素養 養文化自信”爲目標,將中醫藥文化引入校園,融入課程,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發展的規律,設計了螺旋上升的課程梯度,構建了以“五融合”爲特色的中醫藥課程體系——中醫藥文化與校園文化融合,中醫藥文化與學校課程融合,中醫藥文化與學生生活融合,中醫藥文化與地域文化相融合,中醫藥文化與校、院教育相融合。學校將中醫藥文化滲透在課堂中,運用在生活中,落實在行動中,社會各界對學校“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的實施和“五融合”課程模式給予了高度評價。

在實施課程育人的同時,學校不斷創新德育育人方式,幼小銜接、主題升旗儀式、家風傳承等儀式課程日趨完善,深入開發尊師禮、百天禮、入隊儀式等系列課程,加強學校德育工作品牌化、特色化建設,構建可視化德育育人體系。

學校充分發揮紅領巾電視臺的德育教育陣地作用,利用融媒體技術,積極探索可視化的德育課程,將德育教育內容以視頻、微課、傳唱等形式進行創新深化,引領學生參與“可視化”德育學習過程,全體學生既是參與者,也是受教育者。目前學校製作的可視化微視頻德育課程共三大類100多個,涵蓋安全教育、習慣養成、主題升旗儀式等教育內容。

可視化技術教育的鏡面作用,規範着學生的行爲習慣養成,促使學生懂自律講規矩。可視化德育管理還有記錄功能,便於爲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進而實現養成教育的落地、入心。

融合資源,豐富發展課程。學校以年級社團和校級社團的形式實施發展類課程,年級社團採用“走班制”的形式,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爲紐帶,以學生和教師自主雙向選擇爲原則,打破年級和班級界限,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自主選擇學習活動和指導老師,打造一種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與興趣特長相結合的學習活動模式;校級社團以分級形式開展,各校區融合校內外優質教育資源,充分利用現有館室,結合地域文化特點,開設足球、皮影、版畫、民樂、機器人、錦繡梨園等多彩紛呈的社團。社團活動豐富了“課後服務”的形式,滿足了每一位學生的特色發展需求,爲學生搭建個性發展的舞臺,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

創新活動

潤澤“和美”少年

立德樹人,德育爲先。學校德育工作以基本道德規範爲基礎,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爲主線,圍繞文明校園創建“六個好”的標準持續提升師生的文明素養,紮實開展德育教育,構建特色德育體系。

夯實業務能力,強化專業發展。發揮名班主任的引領作用,學校成立名班主任工作室,定期開展培訓、研討等活動;以市教育局“萬名班主任班會課”大比武活動爲載體,開展校級、市級班會課大比武活動,以活動提升班會課的質量;藉助班主任基本功大賽、輔導員技能大賽等平臺,促進班主任育人能力的專業發展。在市教育局舉辦的“萬名班主任班會課”活動中,學校參賽選手名列前茅。

開展主題活動,創新育人途徑。特色活動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有效途徑。學校每學期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特殊節日,開展主題明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特色活動。特色活動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潤澤了學生的童年,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加強實踐

豐厚“和愛”底蘊

學校本着塑造學生完美人格,促進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習慣的養成爲目標,開展了“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走進生活”爲主題的系列實踐活動:小中醫傳承班的學員走進張仲景醫院、西峽宛西製藥廠,親身體驗藥丸製作的過程;三年級學生走進中國月季園,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學習插扦技術;四年級學生到老界嶺森林基地,深入瞭解當地特色森林植被、地貌和豐富的中草藥資源。

在行走的課堂上,增強了學生們的社會責任感,激發了創新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他們不僅收穫着知識,更收穫了成長。

多方合力

攜手“和合”共育

要把孩子教育好,單靠學校和教師是不夠的,以學校教育爲主體、以家庭教育爲基礎、以社會教育爲依託,主動聯繫所在地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及街道、社區等,採用請進來,走出去等方法,把學校、家庭、社會三者緊密聯繫起來,實現三者之間的良性互動,形成教育合力,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市十五小教育集團以“和”字貫穿學校的管理、教育教學等各項工作。在學校內部,做到同事和敬、幹羣和暢、師生和悅,營造和衷共濟、團結向上的良好氛圍;在學校外部,做到家校關係和諧、學校與社會相關機構關係和順,爲學校的順利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六育人”工程的實施,讓教師關注點不僅在課堂上,教育教學不僅在專業上,培養學生不僅在學科上,每個人都着眼學生未來,着眼自己發展未來,着眼於學校的未來,實現素質與特色兼修、守正與創新共進的良性發展態勢。

來源:南陽日報教育工作部

長按識別加南陽家長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