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大了!這究竟是福利還是負擔?村民不繳醫保都把基層急成啥樣了

這張“醫保催繳通知”何以刺痛輿論神經?

一紙“醫保催繳通知”,讓湖南嶽陽縣一名村幹部火速登上輿論風口。通知內容粗暴直接:未繳醫保者,辦事免談,困難照顧取消,黨員更得看着辦。這話的硬核程度,讓圍觀羣衆讀完都有點脊背發涼。顯然,這種“土政策”的執行方式,不僅“火候”失控,還狠狠打了基層治理的臉。

農村醫保:福利還是負擔?

農村醫保本是利民政策,爲的就是讓農民不因病返貧、不因病致窮。但現實是,一部分村民對醫保的態度越來越牴觸。爲啥?主要是“錢”鬧的。繳費標準年年漲,服務保障卻沒明顯提升。對一些收入微薄的家庭來說,這筆錢怎麼看都像“無底洞”,尤其是那些身體健康、從未用過醫保的村民,更容易覺得自己吃了虧。

但換個角度想,醫保的核心邏輯並不是“多用多賺”,而是互助共濟——你沒生病的錢,幫着別人生病時用。這種理念本來需要宣傳到位,可遺憾的是,政策普及常常流於表面,“一刀切”式的通知反而加劇了農民對醫保的誤解,逼着人們把它當成負擔。

基層幹部的兩難處境

再來說村幹部,誰都能看出,這份通知出格了。但仔細一想,通知背後其實藏着基層幹部的無奈。醫保收繳這事,說是政策惠民,可到執行層面,所有壓力都壓到了村幹部頭上。收不上來,要背鍋;好說歹說沒用,扣績效。可村幹部除了跑腿吆喝,既不分紅也沒提成,他們甚至還得面對村民的白眼、罵聲甚至牴觸。

想想看,一邊是“上頭政策”,一邊是“村裡民情”,基層幹部就是個夾心餅乾,哪個方向都擠得難受。於是有些人急功近利,試圖用“鐵腕手段”完成任務,結果當然適得其反。岳陽縣的這個通知,正是把壓力傳導給村幹部的副作用被放大到了極致。

問題不在醫保,而在執行

類似事件並非孤例。前段時間,四川某校也鬧出“學生沒繳醫保,不能參加體檢”的事。顯然,醫保本身是好制度,但實際推廣中,“硬性指標”反而成爲執行者的“命門”。缺乏溫度的執行手段,不僅傷了民心,還讓醫保政策顯得像個“吸血鬼”,哪還有半點惠民的樣子?

其實,當地政府對岳陽縣事件的及時處理,已經傳遞了一個明確信號:政策可以有紅線,但執行不能沒底線。涉事村幹部被處理,看似解決了一時問題,卻沒法消除基層治理中的深層矛盾。

如何讓醫保迴歸本義?

說到底,醫保的推廣不能只靠“催繳通知”這種冷冰冰的方式,更不能變成“誰不交錢誰沒路走”的威脅。關鍵在於,讓村民真正理解醫保的意義和益處,尤其要改變“交了沒用,沒交遭殃”的認知困局。比如,可以通過實地宣講、案例展示甚至小規模的試點示範,讓村民真切感受到醫保的好處,這樣才能打破牴觸情緒。

另外,基層幹部的工作方法也需要調整。不再是“完不成任務就攤事”,而是多給他們工具和支持,比如引入專業宣傳團隊,讓醫保政策講得更接地氣,而不是隻會“硬催硬收”。

醫保問題,真的是錢的事嗎?

行文至此筆者想問:醫保政策若能真正惠及民衆,爲啥村民還覺得是“負擔”?是政策本身的問題,還是執行方式出了岔子?基層治理中的“夾心層”到底該如何解壓?對此您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