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需族羣法人挺 逆勢抗跌

圖/本報資料照片

逆勢抗跌的內需股

儘管國安基金進場護盤,臺積電(2330)遭外資提款衝擊股價重摔倒地,跌到7字頭,多數電子股也一蹶不振,反而是內需相關概念股,如中華電信(2412)、大成(1210)、臺灣大(3045)、統一超(2912)、華南金(2880)等,獲得法人支持,股價力挽狂瀾,近期屢屢呈現相對抗跌走勢。

川普4月2日宣佈對等關稅計劃,衝擊全球股市,臺灣因清明連假而延緩到4月7日纔開始發酵,加權指數連3合計日暴跌3,907點,大部分個股都被打到跌停板,臺積電更再度跌停。

然而,內需相關的超商、連鎖店、電信、內需旅遊、天然氣、軍工、食品、官股金控等,股價卻相對堅挺,在股災中成爲資金避風港。

華顧董事長儲祥生指出,因臺灣出口美國產品要課32%關稅,很多產業訂單被延後,內需族羣相對而言較爲穩定,衝擊較小,例如食品類股,影響時間會比較落後,不是海嘯第一排的慘業。

部分投資人也在尋求高殖利率的個股,尤其是股災衝擊股價後,殖利率飆升,長榮海運殖利率就逼近2成。但儲祥生認爲,高殖利率股必須要能填息,代表着獲利要非常穩定,景氣循環股可能就無法達到填息的目標,例如貨櫃三雄去年賺很多,但今年本業營運表現就不一定了。

臺新投顧副總黃文清建議,內需型個股的風險係數較小,這次利空來自於關稅貿易戰,內需型着重國內市場,有些個股有寡佔性,例如電信業和超商,獲利非常穩定,在行業中築起很高的進入門檻,殖利率也不差,成爲資金進駐標的。

在這次股災中,電信三雄表現最爲強勢,因爲電信業是純內需且寡佔的產業,三大法人9日分別買超中華電信、臺灣大、遠傳各5,482張、4,290張、1,818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