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匡:與古龍有關的日子

文|饃頭

出品|夾饃星人

一個時代的結束,只有零次和無數次。

2022年7月3日,倪匡走了,享年87歲。刷屏的文章裡,無數人在懷念那個故去的年代,那些散着酒香的故事。

但,沒有人能穿越時代,也沒有人能超越時勢,名人之所以成名,就在於他們曾站到風口上,將天賦變成財富,創下高光時刻。

屬於倪匡的時代,是上世紀1960-1970年代,連載小說和武俠電影是港臺大衆娛樂的主流形式,給了寫字的人一個巨大的舞臺。

他們以筆下注,文值千金,大口喝酒,縱情聲色,書寫了江湖傳奇,也演繹着自己的傳奇。

等到進入1980年代後,隨着邵氏電影衰落,電視劇興起,娛樂形式變得多元化,他們的光芒就逐漸淡去。

而第一個告別時代的人,是古龍。去世於1985年9月21日,年僅48歲。

他是倪匡最好的朋友,性情相投,興趣相同,兩人的結交與合作,影響了從文壇到影壇的格局,留下諸多讓人回味的經典。

在那之後的歲月,只是餘暉晚照。

時光閃回到1957年,遙遠的內蒙古草原一個農場,22歲的青年倪匡因爲搞惡作劇,犯了事。

他把一頭公狼和兩隻母狗關在一起,生下6只小狼狗。領導下來檢查,倪匡害怕被看到,把狼狗關在了工具間,鎖上門。但是領導偏偏發現了,扭開了鎖,結果被撲上來的狼狗給咬了。

倪匡闖了禍,被關在一間屋子裡隔離審查。一個朋友向他通風報信說,上面準備好好治他,讓他趕快跑。這一走,他就到了香港。

來到異鄉,要找生存的門路,他一開始在工地搬磚,閒暇時間看到工友們聚在一起讀報,心想香港人這麼愛學習呀。湊進去一看,原來是在看連載的武俠小說。

他掃了幾行,覺得這玩意自己也能寫。花了一個下午時間,他寫了篇萬字長小說,投給報紙,不久後竟然被髮表出來。

他拿到了90塊港幣稿費,而他在工地的工資是一天兩毛七。倪匡找到了致富密碼,從此進入了寫作這一行。

那是香港報業的黃金時代,衆多名號的報紙逐鹿江湖,搶奪市場,需要大量的供稿人。倪匡的天賦是才思廣、下筆快、耐力好,非常適應這個行業。

年輕的倪匡,也是個小鮮肉

他同時爲12家報紙寫長篇連載,一天能寫2萬字,且不拖稿。1959年,金庸創辦《明報》,也邀請倪匡爲撰稿人,兩人認識,成爲好友。

第二年,金庸又創辦了一本雜誌《武俠與歷史》,倪匡在上面發表武俠小說。幾年後,他出任主編,負責向各路寫手約稿。

這時候他看上了一位臺灣作家——古龍。

古龍比倪匡小三歲,是個文藝青年,上中學時就在報紙上發表過小文章。在倪匡離開內蒙古的那一年,19歲的古龍考上淡江英語專科學校(今臺灣淡江大學)。

那是一段浪漫的時光,他愛好交友,常和一幫朋友帶着買的食物,坐在淡水海邊的堤壩上,吹着風,看着景,喝着酒。還比賽放屁,誰放不出來就要罰酒。

但古龍在淡江英專只讀了一學期,就肄業了。因爲他的原生家庭發生變故,父親拋棄家庭,帶着別的女人走了。古龍要打工掙錢,曠課太多,只好離校。

此時,臺灣武俠小說也跟着香港興起熱潮,古龍爲生活所迫,放棄純文學,投身這個風口。一開始沒有名氣,只能給臥龍生、諸葛青雲等前輩代筆,逐漸學會了套路,後面就順了。

當時的武俠小說比較薄,筆快的人,三四天就可以寫一本。每本稿費從500元到3000元不等,古龍很有天賦,稿費很快到了3000元。

用他的話說,“賺錢真是賺得愉快極了。”

古龍(中)的長相,的確適合幕後

《武俠與歷史》雜誌在曾1965年登載過一部小說《神劍嬌花》 ,作者“龍鳴”。但還沒登完就停了,原來編輯發現,這位作者抄襲了古龍的《浣花洗劍錄》。

也許正是因爲這個契機,倪匡發現了古龍,向其約稿。古龍爲雜誌寫的小說是《絕代雙驕》,1966年開始連載。

古龍的寫作態度沒有倪匡那麼敬業。他生活放縱,花錢大手大腳,即便賺了很多錢,也不夠花,所以常向雜誌社預支稿費。拿了錢後,又不能準時交稿,很讓人無奈。

《絕代雙驕》寫到小魚兒被打落山谷後,古龍沒時間寫了,就讓倪匡代筆。倪匡替他寫了10萬多字,結果古龍回來後,不知道故事進行到哪裡,就說是小魚兒做了一個夢。

這10萬字白寫了。

儘管如此,《絕代雙驕》是古龍的里程碑之作,他重視寫人,渲染性情和友情,不在乎歷史背景。書中小魚兒和花無缺的故事,將讀者帶入到另一重江湖情境中。

如果說金庸追求的是“俠之大者,爲家爲國”,那麼古龍追求的便是“俠之風流,重情好色”。

倪匡這樣評價:“突破傳統,別具風格,浪漫激情——他自己也是這樣的人。”

通過這次約稿,倪匡和古龍成了朋友。1967年,倪匡到臺灣,兩人初次見面,發現性情相投,愛才、愛酒、愛玩,遂成爲一生摯友。

古龍在隨筆《不是朋友》中寫道:“倪匡根本不是我的朋友,也不是我的兄弟。倪匡只不過是我一生中最親近最親密而且對我最好的一個人而已。”

1967年,兩人在臺北逛街,偶然興起,走進一家小照相館,拍照留念。

兩人第一次合影,像一對說相聲的

那時的倪匡還很瘦,而古龍已發福,挺着肚子,他在相片背面題字:“兄瘦如竹”。

多年後,倪匡也變成了古龍的樣子,圓臉胖身。

原來,終有一天,我們都會活成自己喜歡的人的樣子。

從寫手到主編,倪匡寫的多了,看的也多了,覺得自己寫武俠小說比不上金庸古龍,有名的也就一部《六指琴魔》。

一路不通,那就換一條路。金庸建議他寫科幻,這個類型寫的人少,是一片藍海。

倪匡的優點是隨時而變,不固執,聽了金庸之言,覺得有道理,便開始構思科幻小說。

一天路過香港大坑道,他看到街邊衛斯理村的名字,有股科幻的味道,便將其作爲小說主人公名字,開啓了“衛斯理”系列,成爲幾代少年的陪伴。

但真正讓倪匡成大名、賺大錢的,是電影編劇。

當時,他也在報刊發表影評,不去看電影,只看個故事梗概,就能編造出千字的影評文章。這事被邵氏公司一個無名導演張徹發現,便寫影評來批評他的影評。

兩人掀起罵戰。後來一個朋友居中調停,約兩人出來喝茶,竟一見如故,成了好友。

張徹知道倪匡能寫,約他給自己寫個劇本。倪匡說沒寫過,連格式都不知道。張徹說,沒事,你把故事寫出來就行,剩下的我來。

倪匡從金庸《神鵰俠侶》中楊過斷臂的情節中得到靈感,編寫了一個故事,名叫《獨臂刀》。張徹修改後,只剩下六個字是原創的:片名和倪匡的名字。

這部電影請來硬漢小生王羽主演,上映後大賣,票房突破100萬元,創下紀錄。張徹一舉成名,獲得“百萬導演”稱號。

《獨臂刀》的臺詞,品品

張徹拍戲高產,僅1971年就有他的10部電影上映,標準的大製片廠流水線式生產。而倪匡是他最得力的助手,參與了他諸多名作的編劇。

據聞,在邵氏期間,倪匡一共撰寫並拍攝完成的劇本有261個,還不算200部未完成的影片,自稱“世界上寫漢字最多的人”。

因爲他寫稿速度太快了,一般答應一週交的稿,三天就能寫好。但他會等幾天才交,免得別人說他應付差事。

1972年,倪匡還曾參與嘉禾影片《精武門》的編劇工作,虛構了“陳真”這一人物,經過李小龍的演藝,成爲武俠片史上的經典角色。

1977年,他編劇的《俏探女嬌娃》,獲得年度香港電影票房冠軍。

古龍對這位朋友很推崇:“寫小說,寫雜文,寫劇本,倪匡一個人就可以比得上古龍三萬個。”

而在古龍和武俠電影聯姻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也是倪匡。

1975年的一天,香港的一家餐館裡,邵氏公司老闆邵逸夫和員工進餐,在座的有倪匡和公司的導演楚原。

楚原因爲香豔片《愛奴》成名,之後《七十二家房客》(周星馳《功夫》原作)的票房打敗了李小龍《猛龍過江》。但接下來,他導演的幾部片票房都不好,9個月沒戲拍了,正處在焦慮中。

席間,倪匡向他推薦了古龍小說《流星•蝴蝶•劍》,說是模仿《教父》寫的,適合改編成電影。

邵逸夫問楚原看過沒。楚原並沒有看過,但硬着頭皮說看了。邵逸夫信任倪匡,便讓他寫個劇本,交給楚原拍。

倪匡劇本的是以權力鬥爭爲主線。楚原看過後,覺得有些單薄,自己又加上了愛情和懸疑元素。倪匡也是大度,並沒因此生氣,還誇楚原改得好。

當時,觀衆對張徹式的殘暴武俠已有些審美疲勞,《流星•蝴蝶•劍》的瀟灑飄逸,讓人耳目一新,1976年上映後,收穫了159萬元票房,在當年排名第七。

《流星蝴蝶劍》中的老伯就是教父柯里昂

之後,楚原又相繼拍攝了古龍小說《天涯•明月•刀》《楚留香》《多情劍客無情劍》等,加起來有18部。這些片大都由狄龍主演,形成了“楚原—古龍—狄龍”的鐵三角。

雖質量參差不齊,但幾乎部部賣座,掀起了“新武俠”的第二波浪潮。因爲楚原曾有一年的票房總和超過千萬元,便有了個“楚千萬”的稱號,風頭蓋過張徹。

隨着電影的走紅,古龍也名利雙收。出版社把他的書精裝出版,就連以前看不起武俠小說的書局,也開始銷售。街邊的書攤,處處能見古龍的名字。

最直接的好處就是金錢。古龍買了一輛新上市的加長型VOLVO,當時臺北只有兩輛。車的後備箱裡常年備着酒,到哪裡吃飯就拿上一箱上樓。

古龍跟倪匡等朋友,一頓能幹掉五瓶XO,之後又去夜總會繼續喝。第二天呢,去醫院吊鹽水。

丁情在《我的師父古龍大俠》一書中說:“讓古龍紅遍半邊天的,電影當然是功臣,但最大的推手,卻是古龍的莫逆之交倪匡!”

眼看別人用自己的作品和名字賺了錢,古龍也在1979年成立了電影公司——寶龍影業,專門拍攝自己的作品,少了中間商賺差價。

公司創業之作是《楚留香傳奇》,古龍編劇,劉德凱主演,票房不錯。接着開始拍《劍神一笑》,同時也在籌備《再世英雄》,準備由倪匡來編劇。

1980年10月22日,《劍神一笑》拍攝收工,古龍帶着劇組成員,去臺北北投區“吟鬆閣”玩樂(當年日軍留下來的風月場所),並討論《再世英雄》的劇情。

隔壁房間,影星柯俊雄和朋友也在此喝酒,其中有幾個幫會人物。期間,對方過來向古龍敬酒,並邀他過去一道喝酒,古龍沒有答應,對方認爲是不給面子,雙方起了衝突。

古龍的手腕被一把扁鑽刺傷,血流如注。送去醫院,傷口縫了很多針。

受傷的手,正是他寫作的右手,肌腱被割斷,落下殘疾。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沒法執筆,只能口述,由弟子代筆。對一名作家來說,這顯然是很致命的事。

古龍和倪匡合作的《再世英雄》,勉強拍完,1981年上映,沒有激起任何水花,失敗了。

豆瓣無人打分的《再世英雄》

“吟鬆閣事件”後不久,古龍的妻子因爲他私生活混亂,帶着小孩離家。連續受到打擊,他終日沉醉飲酒,健康逐漸惡化,患上了肝病。

這本不是大病,可不能喝烈酒,古龍卻不在意:如果沒有酒,活着還有什麼意思?

1985年9月21日,因爲肝硬化引起的靜脈出血,古龍去世。長空靜默,江湖再無龍吟。

家人處理治喪事宜時,特意要等到倪匡來了之後才確定。倪匡寫了訃告,他說這是他一生中寫得最好的文章。

其中有一句,道出了偉大作家的真諦:

“他是他筆下所有多姿多彩的英雄人物的綜合。”

喪禮那天,倪匡、王羽等朋友,買了48瓶XO,放在了古龍在棺材裡。但又怕別人知道了,挖墓偷酒,於是把每瓶都打開,喝上幾口,算是最後一次陪古龍喝酒。

結果,躺着的古龍的嘴裡突然噴出幾口獻血。大家以爲古龍沒死,趕快拿紙巾擦血,但醫生來證明,確實死亡了。

倪匡帶着血紙,回到了香港。

此時,武俠片的命運已經走向黃昏,市場上流行的是許氏喜劇片和成龍的詼諧動作片。新藝城等新公司崛起,邵氏電影大量減產,之後乾脆停掉電影業務,專心經營TVB的電視劇。

浪潮來了,再大的石頭也會動搖。

楚原從導演位子上退休了,之後他當起了演員,偶爾在電視劇中露個臉。狄龍與邵氏解約,事業一度陷入低谷,直到《英雄本色》才迎來事業第二春。

倪匡也告別了他的電影劇本高產年代。1983年,還有他的5部編劇作品上映,到了1985年只有1部,從1986到1989年更是空白。

曾經叱吒風雲的一代才子,不得不讓位給涌起的後浪們。

1989年,倪匡和蔡瀾、黃霑三人,創辦了聊天節目《今夜不設防》,以隨性真實著稱,上節目的都是當時的大咖,張國榮、周潤發、成龍、林青霞等。

以筆爲武器的人,變成了用嘴。

好在有幾十年的積蓄,不差錢。1992年,倪匡移居美國三藩市,買了個大房子,收藏他喜歡的貝殼和成人錄像帶。每天燒茶煮飯,擺花弄魚。

在美國的倪匡

就連寫作,也懶得動了。1995年,他授權作家沈西城續寫《原振俠》和《亞洲之鷹》兩個系列小說。兒子倪震不知道,還以爲有人侵權,直到沈西城拿出授權書。

沈西城多年研究倪匡,以倪匡乾弟自稱,出過書《妙人倪匡》。這一次,倪匡去世的消息,就是他發佈的。

2004年,倪匡感到寫字困頓,靈感枯竭,覺得上帝給他的寫作配額用完了,隨自此封筆。算起來,他的寫作生涯持續了47年。

次年,在國外呆的厭煩了,倪匡又回到香港。作爲曾經黃金時代的“吉祥物”,他常接受媒體採訪,談起往事,荒誕與傳奇雜糅,真真假假,但確實動人。

當年古龍去世時,倪匡寫了文章《念古龍》:

“古龍去了。感覺上,像是少了一半,真正一種實實在在的感覺,少了一半,自此之後,和誰喝酒有那麼痛快,和誰縱笑有那麼盡興,和誰談心有那麼多情?”

如今,兩位老友在另一個世界相會,當介紹起這近40年的時光,不知要喝多少瓶酒?

他們結識於《絕代雙驕》,而他們自己也是“絕代雙驕”,參與創造了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

往事並不如煙,因爲裡面有火的味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