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效應 全體國銀12月單月大增5729億存款

年關效應,金管會最新統計顯示國銀在12月單月大增5729億存款。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金管會公佈最新的全體國銀獲利及存放款統計,最引人矚目之處在於12月單月的全體國銀存款,較11月大增5729億元,爆出罕見的單月大量,根據銀行局分析,其中年關效應的助攻爲重要因素。

另一個受高度矚目的現象,就是銀行在2023年大賺4724.4億,獲利創下史上新高的同時,連同備抵呆帳提存也創下史上新高紀錄,平均值來到968.74%,突破8月的907.15高點。對此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解讀,這也可見銀行「晴天儲糧」,有風險意識趁獲利好的時候也拉高提存準備。

銀行局統計顯示,11月存款餘額54兆3511億元 而12月則達54兆9240億元,激增5700多億,對此童政彰分析,和三大原因有關,包括:1. 企業改變資金配置轉爲存款;2. 投資款的轉入;3. 年底的進出口貿易支付貨款,使廠商貨款收入大增。

銀行業者則指出,企業主發放年終獎金的需求,再加上歷年農曆春節前資金都相對緊俏使拆款利率上升,企業主因此寧願保留更多的資金在手上,因此活存金額大增,相對也墊高整個存款部位,使12月單月大增5729億存款。

對於企業改變資金配置轉爲存款,童政彰認爲,過去企業作積極型佈局,資金放在收益較多的部分,而年底之所以轉變資金配置,對後續景氣看法,及年終資金調度因應需求,都是主要因素,可說是往年年底常見的現象。

至於放款則在12月略降,主要和企業在投資上觀望總體經濟變化的風向有關;而對於民企放款增加趨緩,童政彰認爲主因包括了全球經濟受到通膨與升息影響,終端需求疲軟,產業調整庫存,都使廠商及銀行放款趨於保守。

若和2022年獲利相較,2023年的全體國銀獲利較2022年大增20.5%,其中大陸地區儘管2023年風暴頻傳,但反而獲利也增加29億,增幅達120.1%;至於其他海外分行,獲利共增加109.5億元,增幅25.4%,僅OBU獲利仍呈衰退,仍和美元利率太高使廠商縮手借款、中美貿易戰使兩岸三地轉口貿易縮水有密切關聯,2023年年減149.8億,衰退幅度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