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規模增長超300億元,紅利指基再起風雲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黎雨辰 北京報道
震盪市中,穩字當頭。當越來越多投資者在避險需求的驅策下、從對成長型資產轉向對價值型資產的關注,紅利類ETF也於年內脫穎而出。
2023年即將收官,紅利基金在公募市場中的熱度再度飆升。數據顯示,紅利基金年內規模增長超300億元,其中緊密跟蹤指數的紅利ETF貢獻了核心規模與業績增量,今年來的平均漲幅達到7.74%。
在受訪人士看來,攻守兼備的天然屬性疊加我國上市公司分紅環境的不斷優化,是紅利風格得以“笑到年末”的主因。隨着12月15日上市公司分紅新規正式落地,政策引導與約束下上市公司治理、信披與分紅水平的進一步完善、亦將在中長期帶動紅利指數配置價值的上行。
年內規模增長四成
紅利基金,即投資於穩定、豐厚現金紅利的上市公司,以資本利得和股息收入作爲回報來源的基金品類。高股息支付率與低估值的搭配,讓標的公司往往具有安全邊際高、預期收益的波動相對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強的特點,也因此使得紅利策略天然成爲震盪市中的“壓艙石”。
在今年持續弱勢運行的市場中,逆勢發行增速的紅利基金,在基金圈內尤領風流。如果將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中,業績比較基準包含“紅利”或 “股息”字樣的基金定義紅利類產品,那麼從Wind數據統計來看,截至12月19日,全公募市場的紅利基金在合併份額計算下已達到104只。
其中,2023年內新發行紅利基金達到16只,爲過往三年來新高,這一數字也甚至是2022年發行量的兩倍有餘。大部分基金上新集中在下半年,期間發行成立的產品佔13只。從機構參與來看,博道基金和安信基金在今年首次發行了紅利類產品。
機構加速佈局之餘,存量產品也迎來投資者熱情加購。數據顯示,三季度末市場紅利類產品的整體規模1154.72億元,相較於年初的838.04億元大幅增長了37.8%。特別在被動紅利基金方面,截至2023年中報,公募FOF配置紅利ETF規模合計2.75億元,相比2022年報的0.83億元大幅增加231%。
熱捧背後,是紅利風格持續強勢的業績表現。
細分來看,主動選股類的紅利基金之間的業績在今年依然存在較大的差距。不過在成立滿一年的紅利基金中,金鷹紅利價值混合以33%的年內收益高居榜首。2023年以來,作爲該基金核心業績基準的中證紅利全收益指數,其收益率爲6.79%,對比同期寬基標的,滬深300全收益和中證500全收益指數收益率分別爲-11.91%和-6.66%。
絕大部分更緊密跟蹤紅利類企業的被動指數基金,則貢獻了公募市場中紅利基金核心規模和主要的收益增長。截至12月19日,紅利ETF今年來的平均漲幅達到7.74%,同期股票型ETF平均下跌5.37%。
“紅利股因爲吃穩定分紅的收益,實際上有一定債性,紅利ETF的定位整體也更偏向固收+。”一家擁有紅利類基金的公募機構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今年紅利指數整體同時跑贏寬基,整體的收益率也比部分中長期純債指數要高。
開源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金融工程首席分析師魏建榕向記者指出,資金的避險配置需求是紅利基金短期火熱的主要原因。
“穩健而不失收益的紅利基金,能有效契合部分中低風險偏好的資金需求。短期來看,由於成長風格板塊的回調,各類資金避險情緒較濃,這導致今年以來紅利類資產收益表現明顯優於A股整體表現。”魏建榕稱。
而中長期來看,魏建榕認爲,紅利類基金一直具有不錯的投資回報,股息率高的公司通常具備穩定的現金流,同時市場估值偏低,整體股票風格偏向深度大盤價值。從量化視角出發,高股息股票和低估值股票則均具有一定超額收益能力。
紅利低波獨佔鰲頭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衆紅利ETF中,“紅利低波”這一品類在2023年的表現尤爲亮眼。
作爲紅利大類的細分賽道,紅利低波顧名思義,其核心特徵在於向傳統紅利指數的基礎中添入了低波動篩選指標——這意味着指數成分企業不僅業績與分紅穩定,在二級市場上股價的波動也會更小。
記者注意到,在2023年內收益超過10%的13只紅利基金中,11只均爲紅利低波基金。摘得年內紅利類基金份額增長桂冠的,也同樣是景順長城旗下的紅利低波100ETF。
Wind數據顯示,景順長城紅利低波100ETF成立於2020年,並於2023年份額增長了36.5億份,年初至三季度末的規模累計上漲了10億元。成立於2018年的華泰柏瑞紅利低波ETF緊隨其後,年內實現了23.8億份的份額增長,規模則從年初2.58億元飆升至26.4億元。
年末各類紅利低波基金髮行上市,也反映出機構的配置需求呈現多樣化的特徵。新成立的紅利類基金,大多選擇了不同類別的紅利低波指數作爲核心的跟蹤標的,如跟蹤紅利低波100指數的天弘紅利低波動ETF,以及跟蹤標普港股通低波紅利指數的摩根港股紅利指數ETF等。
12月14日,跟蹤中證紅利低波指數的易方達基金紅利低波動ETF(563020)正式上市。據瞭解,中證紅利低波動指數在編制方法上兼顧了“分紅”和“低波動”兩個smart beta的選股因子,成份股多爲成熟企業,盈利能力較爲穩定,ROE也維持在較高水平。
“紅利低波動ETF緊密跟蹤的中證紅利低波動指數,在傳統紅利指數的編制基礎上,選取50只流動性好、連續分紅、紅利支付率適中、每股股息正增長以及股息率高且波動率低的證券作爲指數樣本。”北京一家公募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在業內人士看來,能夠持續穩定地支付高股息的企業通常位於成熟行業之中,企業現金流穩定且資本開支總體上呈下降趨勢。同時,低波動股票往往具備較低的估值和較高的安全邊際。由於國內經濟正處於增速換擋階段,長期利率處於下行通道,在低利率環境中,紅利低波的吸引力正不斷提升。
紅利低波基金的崛起,也是公募市場“紅利”陣線不斷延伸的縮影。
整體來看,在2023年,公募管理人無論在紅利策略的選擇、還是對紅利指數的佈局上,皆在持續細化。除開紅利低波指數內部存在各種細分指數、對應着各類紅利低波基金髮行上市外,央/國企紅利、中證紅利指數也是2023年新添紅利指數基金較爲集中的跟蹤標的。
開源證券金融工程資深分析師高鵬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不同紅利指數成分股和行業分佈存在一定差異,背後原因主要在於指數樣本空間不同、篩選指標類型存在差異、加權方式以及個股行業的權重限制不同等。紅利指數編制方法不同,會導致收益表現存在一定差異。
“機構對紅利指數的配置呈現出精細化的趨勢。初期的配置思路相對較爲粗放,但近年來會逐漸對不同紅利指數進行詳細分析配置。”高鵬指出。
政策助推攻守兼備
紅利基金的投資價值,也並不僅是在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中充當“避風港”與“減震器”。近年來,上市公司的分紅均衡性與穩定性的綜合提升,對於紅利基金投資回報的提振起到了積極作用。
在監管層的政策引導背景下,我國上市公司分紅環境持續優化。Wind數據顯示,過去5年中,A股上市公司的現金分紅逐年增加,截至2022年,年度累計現金分紅總額達到了2.14萬億元,共有3467家公司實施了現金分紅,佔比達到65.46%。
今年前三季度,則共有243家上市公司宣告現金分紅,其中三季報有53家公司宣告現金分紅,數量創歷史同期新高。截至2023年12月初,已有227家上市公司實施現金分紅,合計分紅2200.08億元。
12月15日,最新修訂的《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3號——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及《上市公司章程指引》正式落地,交易所也同步修訂《上市公司規範運作指引》。證監會指出,持續穩定的分紅有助於增強投資者回報,推動樹立平和的投資理念,促進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同時也有助於減少公司冗餘資金、提高資產使用效率,引導公司專注主業。
對於新規的到來,魏建榕向記者分析稱:“體現在紅利基金上看,分紅新規落地將潛在提升紅利基金的收益水平,提升紅利基金的配置價值。”
在魏建榕看來,分紅新規落地使得上市公司分紅覆蓋面會更廣,從量化視角來看,這會使得分紅股票的股票池範圍擴大,更大的選股範圍能一定程度上提升最終選股組合的收益水平。同時,分紅行爲的規範化也能一定程度上降低上市公司的投資風險,提升紅利基金成分股的穩定性。
而縱觀市場趨勢,儘管已經積累一定漲幅,多數觀點仍認爲紅利資產在眼下具有上漲動力。
華寶基金指數投資總監胡潔表示,當前投資紅利策略有以下四個優勢:一是國內經濟正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經濟發展與政策更聚焦於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二是在政策呵護明顯的環境下,國內經濟的進一步復甦可期,在此背景下,紅利類資產表現是值得期待的;三是從市場來看,存量震盪的特徵明顯,低估值與高性價比板塊仍會是投資者們重點佈局的方向;四是當前紅利資產股息率仍處於高位,在高股息時投資紅利策略不失爲一個良好的選擇。
招商定量團隊還在近期研報中提到,儘管紅利策略在熊市表現出色,實際上其既具備攻擊性又有防禦特徵。
該團隊指出,紅利風格成分股中週期與製造業行業佔比往往較高。以中證紅利指數爲例,其成分股中週期和製造業權重超過 60%,其次是金融地產,權重佔比爲 21%。主要涵蓋週期製造業的行業屬性則賦予了其一定的順週期性。因此投資者在關注紅利基金防守性之餘,也不應忽視這一基金品種的“攻擊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