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機工長削破頭亡! IDF戰機36年5次失事3人喪生

IDF經國號戰機自1988年出廠以來,在過去36年間,卻仍發生數起重大事故,共計5次失事記錄。(報系資料照/杜宜諳攝)

空軍清泉崗基地1月21日上午驚傳重大意外,一名胡姓女機工長在執行IDF經國號戰機地面檢修作業時,不幸遭戰機進氣口吸入,頭部遭削破當場罹難。此事件震驚各界,也讓外界質疑地勤作業安全規範是否落實。目前軍方已成立專案小組,進行全面調查釐清事故原因。

IDF經國號戰機自1988年出廠以來,代表着我國自制戰機的重大突破,特別是其進氣道設計結合美、法先進技術,堪稱亮點。然而,這款以性能穩定著稱的戰機,在過去36年間,卻仍發生數起重大事故,共計5次失事記錄。

1991年7月12日:F-CK-1A原型機進行低空高速試飛時墜海,飛行員伍克振上校殉職。1995年7月4日:機號1408的F-CK-1A墜毀於臺中外海,李宗仁上尉跳傘逃生。2003年4月29日:機號1617的F-CK-1B墜毀於南投山區,王祖祥少校與宋嶽暾上尉跳傘獲救。2003年9月27日:機號1625的F-CK-1B墜毀於澎湖外海,王培疆中校與蔡昆男上尉跳傘生還。2008年10月20日:機號1615的F-CK-1B於澎湖花嶼西南方失聯,古智賓上尉與航空工程官陳建廷上尉殉職。

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曾連續發生兩起墜機事故,特別是4月的失事事件,引發外界對飛行員操作是否過度操縱的強烈質疑。跳傘逃生的飛行員王祖祥當時接受媒體訪問時,難掩內心痛楚,直言「經國號陪我飛了一千多小時,卻這樣掉下去了」。

IDF戰機失事率雖低,但飛行與地勤作業安全要求向來是零容忍。一名不具名的航空專家指出,戰機進氣口在啓動時會產生極大吸力,因此操作規範中明確要求人員保持安全距離。此次悲劇或與作業流程疏失有關,是否有人爲或制度性漏洞,軍方有必要給出交代。

空軍強調,地勤作業一向依照嚴格規範執行,此次事件確實令人痛心,軍方會全力配合調查並檢討改善。儘管經國號擁有「失事率低、性能穩定」的光環,但過去多起事故顯示,無論是飛行或地面操作,任何微小失誤都可能釀成大禍,飛安與地勤作業零缺點的目標,絕不容許有絲毫鬆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