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金年年漲有本錢 基金會投資報酬率去年跑贏巴菲特
瑞典文學院負責頒發諾貝爾文學獎,圖爲該院現任秘書長馬爾姆(Mats Malm)去年宣佈得獎人。(新華社資料照片)
諾貝爾獎各獎項本週陸續頒出,今年雖受疫情影響取消頒獎晚宴,獎金1000萬瑞典克朗(約3370萬臺幣)又創歷史新高,能越發越多,靠的是諾貝爾基金會投資眼光。事實上,過去8年諾貝爾基金會投資報酬率包括去年在內,3度跑贏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儘管多數年分仍輸,但報酬率曲線起伏也遠較巴菲特期下公司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ahway)穩定。
諾貝爾(Alfred Nobel)1896年去世時捐出的遺產總額約3100萬瑞典克朗,至今年爲止卻已達43億瑞典克朗,翻漲近139倍;1901年首屆頒獎時,每位得主可拿15萬瑞典克朗,至今年更已翻67倍。
事實上,諾貝爾當初遺囑提到,所有財產變現成立基金後,只能「安全投資」,每年基金利息收益平分給5個領域的諾貝爾獎(諾貝爾經濟獎是1969年爲紀念諾貝爾,由瑞典銀行出資)獎金。
不過銀行定期存款利息、固定收益資產這些風險較低投資,也較跟不上劇烈變動的經濟環境,開始入不敷出,儘管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瑞典政府於1946年給予諾貝爾基金會免稅優惠,該基金會在1953年總資產損失已達2/3,他們於是打破諾貝爾遺囑,調整投資策略,開始投入股票、房地產。
股市或許是諾貝爾基金會最大投資獲益來源,舉例來說,他們進入股市時,道瓊工業指數是292點,現在卻超過27000點。不過整體而言,諾貝爾基金會仍然保持嚴格評估風險的投資原則,投資標的分散,而且平均每年的目標報酬率僅設在3.5%。
根據諾貝爾基金會年報,其投資組合大約是股票(含指數期貨等衍生性金融商品)55%,固定收益資產(存款、債券等)、房地產各10%,其他資產(例如對衝基金等)25%,持有比例依據市場動態每年調整。以去年爲例,股票約47%、房地產約9%、固定收益資產13%、對衝基金約31%。
單看其中最大宗股權投資,諾貝爾基金會也很注意雞蛋不放同個籃子裡,國內外長年比例約2比8,海外包括跨國全球市場、美國、歐洲其他地區、新興市場、私人股權等,去年相較2018年,諾貝爾基金會大幅減持美國、歐洲其他地區股票,改投跨國全球市場,因此投資報酬率超過波克夏海瑟威。
諾貝爾基金會投資策略就是選擇低風險和分散投資標的,在經濟蓬勃發展年代獲利或許不如高風險、高報酬的其他投資大咖,但最多是少賺,罕有賠錢,優勢在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年份就可展現,或許這就是他們能在疫情大流行的今年,仍逆勢頒發高額獎金的最大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