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要造世界上首艘自動駕駛貨船,但似乎不容易
(原標題:挪威要造世界上首艘自動駕駛貨船,但這事似乎沒那麼容易)
當自動駕駛技術正被各大汽車廠商當做下一階段的發展重點時,海運界也沒打算錯過這個「科技改變生活」的機會。今天你看到的可能只是在陸地上跑的自動駕駛汽車,幾年後,在海上馳騁的那些大傢伙們也要用上自動駕駛技術了。
這不,挪威的兩家公司就在緊鑼密鼓地投入研發這種使用自動駕駛技術的貨船。他們把這艘自動駕駛貨船命名爲 Yara Birkeland,並計劃於2018年底正式下水起航,最開始先試運行位於挪威南部的一條37英里的肥料運輸線路。
(圖片來自:Kongsberg Maritime)
據悉,Yara Birkeland 將成爲世界上第一艘自動駕駛貨船,它主要利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雷達、照相機和傳感器來進行定位和路線識別,從而實現「無人駕駛」。正因爲如此,它也被稱作「海上的特斯拉」。
從造價來看,每一艘自動駕駛貨船要花費大約2500萬美元,是同等大小普通貨船的三倍。不過鑑於自動駕駛貨船不耗費燃料,也不用人類船員,因此每年能夠節省掉最多90% 的運營成本。
當然,自動駕駛的實現是分階段進行的。在運行初期,公司將爲 Yara Birkeland 配備人類操作員,以防中途出現什麼問題;從2019年開始,全船將採用遠程控制的方式,並且希望可以在2020年實現純電動的自動駕駛。
這就像是在控制中心操作一臺無人機。一切都將由 GPS 導航,並且採用很多高科技的攝像頭來監控船隻的活動。
除了節約運營成本以外,自動駕駛貨船最大的意義之一在於實現零排放。如果 Yara Birkeland 能夠順利投入使用,那麼每年在挪威南部運行的超過4萬輛貨運卡車,將有望被這種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環保貨運方式所取代。它所能帶來的環保效益,將隨着更多高污染的運輸方式的淘汰而日益顯著。
(圖片來自:Pan European Networks)
不過,儘管高效又環保,但自動駕駛貨船的真正應用還面臨着諸多挑戰,其中之一就是來自監管部門和業界的質疑。
國際海事組織(IMO)聲稱,最早到2020年爲止,監管部門可能都不會對無人駕駛船隻提供政策上的「放行」;一些船舶製造廠商的大佬們也表示,自動駕駛貨船可能會適用於小規模的短途海運,但在洲際的動輒上千個集裝箱的大型海運線路上,自動駕駛貨船的表現可能就令人懷疑了。
(圖片來自:Gap Containers Ltd)
從本質上來講,這可能根本就不是技術革新的問題,而是商業範疇的事情。
他指出,自動駕駛貨船的造價昂貴,前期投入很大,而且面對路途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狀況,它必須造得非常堅固耐用。對很多公司來說,可能一開始就會「知難而退」了。
不過考慮到自動駕駛能夠帶來的諸多利好因素,還是有很多公司決定「迎難而上」。除了這一次的兩家挪威公司之外,英國知名引擎製造商勞斯萊斯,以及世界上最大的礦業集團必和必拓(BHP Billiton),都在研發自己的自動駕駛貨船。
(圖片來自:Engadget)
勞斯萊斯創新、工程和技術部的副總裁 Oskar Levander 曾撰文稱,「如今技術已經可以實現,我們爲什麼不把控制船隻的工作轉移到岸上去呢?」他還表示,在逐步減少對人員操控的需求之後,船隻的設計也將大大得到簡化。
目前,歐盟已經啓動了一項名爲海上智能無人導航網絡(MUNIN)的項目,對無人駕駛船隻進行深入研究;中國海事局也和武漢理工大學聯合成立了多功能海上無人船隻研發項目,主要研究無人駕駛船隻在商業和軍事領域的用途。
(圖片來自:MUNIN)
今年5月,日本三井航運公司宣佈,他們和三井造船株式會社合作開發的自主遠洋運輸系統已經獲得了日本交通運輸部門的認可。而在多個專業院校、研究機構參與下的這項計劃中,還引入了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信息和數據進行分析,自動駕駛船隻可以進一步規避惡劣天氣和暗礁,實現「安全駕駛」。
儘管各方仍未能就自動駕駛船隻的未來發展方向達成一致,但可以預見到的是,如果技術上的各種潛在問題得到解決,這種船隻的製造成本將會進一步下降。等到監管部門許可、技術達標、成本合理的那個時候,相信自動駕駛船隻滿世界跑將不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