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電動汽車寒風吹向上游供應商,英飛凌提振業績要靠中國了
半導體行業的裁員潮正不斷蔓延。
近日,德國半導體公司英飛凌首席執行官Jochen Hanebeck宣佈,作爲先前開啓的成本節約計劃的一部分,英飛凌將在全球範圍內裁減1400個崗位,並將另外1400個崗位遷往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國家。此次裁員包括5月公佈取消的該公司位於德國南部城市雷根斯堡工廠的數百個崗位。
截至2024年6月30日,英飛凌的員工總數爲59666人。對於具體裁減的崗位,以及所在國家市場,該公司還未給出明確信息。
上述計劃被命名爲“Step Up”,旨在改善成本結構。英飛凌預計這項計劃所帶來的財務收益將在2025財年開始顯現,全面效果要在2027財年上半年才能看到。
裁員之外,英飛凌近日還完成了兩家後端製造工廠的出售。被售工廠分別位於菲律賓甲米地和韓國天安,被以6422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給了中國臺灣的日月光半導體制造服務提供商。其中,菲律賓甲米地的工廠主要專注於汽車和工業控制芯片的引線框架封裝,韓國天安的工廠則專門爲家電、工業自動化和汽車應用封裝和測試電源芯片模塊。
根據最新公佈的第三季度財報,英飛凌本季度的各項財務數據都有大幅下滑。其收入爲37.02億歐元,同比下降9%;營業利潤7.34億歐元,同比下降31%。而營業利潤率降爲19.8%,去年同期是26.1%。毛利率也有所下降,從去年同期的44.5%下降到40.2%。最爲顯著降低的是淨利潤,本季度僅爲4.03億歐元,同比大跌51.78%。
財報同時也對2024財年營收預期進行了下調。今年以來,這家公司已經第三次下調該預期,從最初公佈的170億歐元調整到了如今的150億歐元。
上述消息公佈後,英飛凌股價持續震盪,一度下跌逾5%。
英飛凌的收入主要由汽車部門(ATV)、綠色工業電力部門(GIP)、電源與傳感系統部門(PSS)、互聯安全系統部門(CSS)以及其他經營分部構成,其中汽車部門佔總收入的比重超過一半,是英飛凌的核心收入來源。
在汽車半導體行業,英飛凌也是目前全球市場的頭部公司。調研機構IDC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汽車半導體市場Top 5廠商佔據超過50%的市場份額。其中,英飛凌以13.9%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緊隨其後的是恩智譜NXP和意法半導體,市場份額分別爲10.8%和10.4%。德州儀器、瑞薩電子分列第四和第五名,佔據8.6%和6.8%的市場份額。
尤其在汽車微控制器(MCU)領域,去年英飛凌的汽車MCU銷售額佔全球市場的28.5%,首次拿下全球汽車MCU市場份額第一。
作爲上游供應商,英飛凌的業績與汽車行業的表現息息相關,而如今,全球尤其是歐美汽車市場需求持續疲軟,電動化轉型處於波動週期。
Jochen Hanebeck在財報會上表示,目前還看不到電動汽車市場全面復甦的跡象。這一市場狀況對英飛凌的業績產生了直接影響,迫使公司採取裁員等極端措施降低成本,以應對當前的挑戰。
傳統汽車的電動化轉型被認爲是對汽車半導體行業的一大利好。相比燃油車,新能源車由於結構走向電氣化,車內半導體包括傳感器、控制器的含量將成倍增加。此前,不少國際頭部車企都發布了向電動汽車全面轉型的目標。
然而,全球市場對於電動汽車的反饋卻並不樂觀。由於電動汽車的普及速度未達預期,電動車銷量低迷,今年通用、奔馳、保時捷等,都紛紛表示放棄此前設定的電動車銷售目標,認爲向電動汽車轉型的時間將比此前假設得更長。
據研究公司Canalys此前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達到約1370萬輛,增幅預計爲29%,滲透率爲17.1%。而到2024年,該市場的增速將下降至27.1%,歐美市場表現得尤爲明顯。
電動汽車市場的寒意也傳導至上游產業鏈。
意法半導體二季度財報顯示,其營收同比下降逾25%至32.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超10億美元大跌64%,公司同樣下調了2024財年的營收預期。另一家恩智浦半導體的二季度總營收同比下降5%,至31.3億美元,營業利潤爲10.71億美元,同比下降7%。旗下最大規模的業務部門——汽車芯片部門的銷售額同比下降了7%至17.28億美元。瑞薩電子二季度實現營收3588億日元(約24.48億美元),同比下降2.7%。
汽車零部件製造商的日子也不好過。跨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採埃孚正在加快裁員進程,原定於2030年完成的2900個工作崗位裁撤計劃,將提前至2026年前完成。諮詢公司Falkensteg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德國已有20家年收入超過1000萬歐元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申請破產,數量同比激增60%。
對比而言,電動車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好於全球,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的增高於世界平均水平。2024年1至6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全球份額爲64.5%,其中4至6月的份額達到67%。中國在全球插電混動份額上的表現持續走強,上半年達到74%的水平,其中二季度達到78%。
Jochen Hanebeck同樣表示,由於西方汽車製造商改變了電氣化時間表,英飛凌的一些客戶已經推遲了訂單。但中國新能源汽車仍在繼續普及,中國市場依然強勁,這將幫助英飛凌提振業績。
在中國,英飛凌在汽車半導體市場的佔有率達到13.8%。考慮到激烈的競爭態勢,這個數字已經是很高的比例。不過,汽車MCU中國本土供應商正在快速崛起,這將對英飛凌的市場份額形成一定威脅。
有業內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目前國內的競爭主要集中在低端MCU,例如雨刷控制器、車窗控制器等,還沒有替換到核心的底盤、動力域的高端MCU,英飛凌、瑞薩、恩智浦等海外公司依然把握着高端MCU的大部分市場。
而在全球市場,數據機構Yole的報告表明,2024年,MCU的價格從高位回落,而汽車等高性能行業增長乏力,加上新的競爭者進入導致價格競爭加劇,且全球通脹率居高不下促使消費者尋求更實惠的選擇,這些因素都讓MCU的總體收入可能放緩,而出貨量以溫和的速度增加。
Yole預計,儘管出貨量將增長3%以上,但今年MCU的市場收入將比2023年略有下降。
短期來看,汽車市場尤其是電動車市場,還未有明顯上行趨勢,上游供應商還將持續承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