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車企PK陸系 找臺積電助拳

臺積電持股70%的德國ESMC廠正式動土,帶動20日帆宣、崇越等設備廠、半導體材料廠股價。圖/美聯社

陸系汽車內卷出海,歐洲車企備受挑戰,歐盟執委會本月底將祭出中國大陸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報告,並於11月由歐盟成員國表決是否加徵反補貼關稅。然而,僅靠關稅已不足以讓歐洲汽車製造商不掉隊,車企找上臺積電分工,將重點投注於研發,未來有望顛覆車用半導體IDM模式。

經過多年爲汽車製造商和電池製造商提供資金支持和優惠政策,陸系品牌迅速崛起;相比於老牌汽車大國日本、德國的逐步掉隊,陸系業者逐漸成爲全球領軍者,造就目前新能源汽車需求的成長和中國大陸汽車製造在電動汽車生產成本、技術和電池等關鍵原材料等領域之優勢。

歐陸電動汽車大戰一觸即發,據歐洲運輸與環境聯合會(T&E)報告指出,去年在歐盟銷售的電動車中,約有19.5%來自中國大陸,隨着比亞迪、MG等品牌,加強全球擴張力度,預估今年來自中國大陸製造之汽車於歐洲地區市佔率將達四分之一,三年後更將有2成的汽車爲陸系品牌。

不僅生產製造能力逐漸被取代,品牌力也有式微趨勢,侵蝕雙B、大衆等傳統汽車大餅;在未等到調查結果出爐前,歐盟7月率先對陸系電動車加徵最高37.6%的臨時反補貼關稅,顯然影響迫在眉睫。

IDM業者同樣備感壓力,儘管目前汽車晶片大陸國產化率仍不足1成,不過在陸資握有市場話語權後,隨之而來的是供應鏈去歐美化、國產替代等措施。

NXP提前佈局,與世界先進新加坡廠合資佈局、併入股ESMC,確保未來車用成熟製程產能外,希冀透過專業分工,將更多資源投入晶片研發,因應現在軟體定義汽車之趨勢。

NXP指出,電動車產業已進入大融合時代,產業鏈各環節融合發展趨勢愈加明顯。外界推測,IDM也要順應時代變化,注重系統開發,增強軟體方面的投入。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圍繞車用半導體的競爭仍將是聚焦於技術和成本的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