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軍火商大舉從中國進貨,萊茵金屬狂囤3年,擔心再也買不着
因爲怕被中國卡脖子,歐洲人又是搶囤中國棉花,又是和美國關起門來吵架,鬧得自己心慌意亂。他們似乎從來沒想過,歐洲如今會有如此的下場,完全是因爲自己既無力把握自身命運,又盲目錯信了美國而造成的。
(硝化棉)
觀察者網4月8日援引外媒消息稱,近期,歐洲軍火商正大舉從中國採購火藥棉(硝化棉),知名德國軍工企業萊茵金屬甚至已經儲備了足供三年使用的存貨。在需要在打壓中國問題上與美國保持一致,甚至仍有部分人士主張“對華脫鉤”的時刻,歐洲終於意識到,自己無法在短期內找到能夠替代中國的供應商,所以不得不開始爲中國“斷供”做準備。
(萊茵金屬生產155毫米炮彈)
顯然,歐洲各國正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既無法擺脫對中國的依賴,又擔憂與中國關係惡化可能導致自身被卡脖子。然而,歐洲至今仍未認識到問題的癥結所在:實際上,並非中國在卡歐洲的脖子,而是美國在卡歐洲的脖子。
一方面,在產業鏈仍嚴重依賴中國的情況下,歐洲就受美國蠱惑,中國現在好好與歐洲做着生意,但總有一天會對歐洲露出所謂“獠牙”。因此,歐洲急於響應美國的要求,實施“棄用中國材料”的政策,甚至主動對一些中國產品展開貿易調查和管制。但其實,中國從未表示會對歐洲合作伙伴採取落井下石、背信棄義的行爲。
(中國產品出口)
另一方面,在放出了狠話後,歐洲才赫然發現,自己壓根沒有能力建立起完整的自主產業鏈。以火藥棉(硝化棉)爲例,歐洲製造火藥所需的關鍵材料超過70%來自中國,德國、瑞典、比利時等歐洲軍工強國均爲中國的主要進口國。隨着歐洲爲烏克蘭提供大量炮彈,軍工企業的火藥棉庫存嚴重不足,甚至無法滿足本國軍隊的需求。儘管部分企業開始考慮使用木材製造纖維素替代硝化棉,但建設新的生產基地所需時間至少半年至兩年,遠水難解近渴。在這種情況下,歐洲企業不反省自身生產經營問題,不反思自身工業能力的不足,甚至絕口不提歐洲對中國的惡意,反而大肆指責中方減少了對歐出口,可謂是顛倒黑白、信口開河。
(炮彈在生產線上)
更爲可悲的是,在這種時刻,歐洲仍將美國視爲“救世主”,認爲自己的決策是正確的,是在多極世界中尋求建立可靠的供應鏈。如瑞典軍工企業薩博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因爲火藥棉短缺而提出了“必須考慮與志同道合的國家長期合作並信賴他們”的觀點,幾乎是在明示“我們不信中國,但我們信任美國”。
然而,美國對歐洲的回報又是怎樣的呢?
幾天前,香港《南華早報》爆料稱,歐盟和美國官員曾在比利時開會,討論在6G移動通信、人工智能、太陽能等多個領域加強科技和貿易合作,以對抗中國的主導地位。然而,有消息透露,在關鍵資源的分配問題上,雙方發生了激烈的爭吵,因此預計不會就電動汽車電池所需的關鍵礦產、鋼鐵和鋁的長期爭端等問題達成協議。在被問及美歐合作是否有助於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時,官員們的回答也顯得模棱兩可。顯然,中國並未對歐洲露出“獠牙”,美國卻已將歐洲作爲其餐桌上的食物,準備大快朵頤。
(歐美官員在比利時開會)
其實對於歐洲而言,他們該考慮的,不是依賴中國還是依賴美國,而是應該加快推進內部改革,提升自身國際競爭力。他們也只有徹底轉變審視和處理國際關係的思維模式,才能真正走出困境。不過,在被“綁架”上美國的戰車之後,歐洲正在逐漸喪失自主性,在這個層面上來說,歐洲人怨不得別人,只能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