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在上海,好劇爲旅行導流

文匯報記者 王彥

“影視+文旅”消費熱如今蔚然成風,一部好劇儼然被許多地方當成文旅產業的“先導片”。不過,要由心動觸發行動,源頭終歸是一部好作品。

昨天,2025電視劇導演高級研修班在上海開班。爲期5天的研修課程堪稱“大師班”,由中廣聯合會電視劇導演委員會會長鄭曉龍、副會長兼秘書長閻建鋼領銜,王小平、毛衛寧、林楠、鮑德熹、霍廷霄、陳敏正等11位導師無不是業界翹楚,將先後帶來關於導演、編劇、剪輯、美術、攝影、造型、視效等專業課程與行業趨勢分享。特別的是,本次研修班不僅集智,還聚力——作爲活動聯合主辦方之一,青浦區乘勢推介了獨有的影視拍攝資源與優惠政策,在與業界大咖、青年創作者的交流中深化對影視行業“一業旺百業興”槓桿功能的思考。

好劇熱劇帶動文旅消費

此次研修班總學時36小時,“導演實務、技術前沿、創作經驗、案例覆盤”四大模塊乾貨滿滿。鄭曉龍導演的《甄嬛傳》,王家衛導演、鮑德熹掌鏡的《繁花》都是國產劇的現象級作品,他們將在課程中講述爆款誕生的秘密。鮑德熹透露,他所講述的《繁花》幕後創作拍攝過程,“很多內容在國內是首次披露”。

值得注意的是,現象級電視劇引發的長尾效應不只體現在創作層面,一部好劇、熱劇帶動文旅消費,是這些年的大勢所趨。僅以此次研修班導師們的作品爲例,王小平編劇、鄭曉龍導演的《甄嬛傳》播出了十多年,不僅被今天的年輕人當成“電子榨菜”盤了又盤,它還帶火拍攝取景地,在近兩年生成了中老年人“模仿秀”的影視文旅產品。閻建鋼執導的《人生之路》2023年熱播,它從路遙小說中來,亦反哺作家的家鄉,陝西省榆林市清澗縣的“人生影視基地”如今已是人們追溯上世紀80年代陝北風貌的熱門旅遊目的地。鮑德熹掌鏡的《繁花》在2024年初火成了現象級,關於劇中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成了一時消費的強勁引擎。最新的案例來自鄭曉龍監製的《駐站》,今年春節期間,該劇取景地攀枝花市內A級景區接待的遊客同比增長約20%。

讓好故事爲旅行導流,關鍵在於“好故事”。鄭曉龍寄語年輕同行:“導演必備的基本能力,就是會思考、有自己獨特的認知,對人性有更多的瞭解,包括黑暗的、光明的。”閻建鋼表示,導演的重要工作就是要將文字轉變成有魅力的可視內容,“導演的文學功底至關重要,沒有幾千個中外經典文學名著中人物形象的積累與滋養,只做表演型導演,肯定是不行的”。

以文旅IP挖潛更多好故事

上海爲海內外取景地搭建資源交匯的廣闊平臺,更向內深挖,通過業界、學界的智慧碰撞,探索一部影視作品的小切口如何撬動更可觀的消費市場。多年來上海牽頭成立長三角影視拍攝基地合作聯盟、每年刷新並細化上海影視取景地的名錄和推介短視頻,已形成了業內聞名的“上海經驗”,其目的就是爲了形成產業聚集效應,讓一部電影、一部劇帶火一棟樓、一條街、一片景區、一座城市……

事實上,“拍在上海”從來不是新鮮事。這些年來,《光榮與夢想》《繁花》《城中之城》《三十而已》《安家》《理想之城》等優秀滬產電視劇一次次把鏡頭對準上海。因爲重大革命題材裡,紅色足跡遍佈全市的上海不僅是故事的發生地,還是“隱藏的主角”。現實題材故事裡,上海更是鏡頭下的寵兒,是爲美好生活、創新夢想代言的地方。可以說,擁有開放、創新、包容城市品格的上海,持續打開影視取景的無限可能。而影視作品裡的上海,又反向輸出了“讀城”的千言萬語。

正因此,本次研修班的舉辦地青浦同步推出“影視+文旅”體驗線路,涵蓋朱家角古鎮、《繁花》取景地等標誌性場景,還借勢推介文旅資源——區域內不僅擁有三個國家級文化遺址崧澤遺址、福泉山遺址、青龍鎮遺址,還矗立着堪稱上海“最江南”的古鎮集羣:朱家角古鎮多年築巢引鳳,持續引入和培育了“崑曲牡丹亭”“水樂堂”“漢服奇妙夜”“超沉浸藝術季”等文化大IP;練塘古鎮是上海紅色文化的重要承載地,也是上海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金澤古鎮有着“江南第一橋鄉”美譽,傳承橋廟文化,近年還創新舉辦“江南文化生活節”“水鄉音樂節”等,新江南文化形象不斷凸顯。

在著名編劇王麗萍看來,六千年歷史積澱的江南文化,賦予了影視產業獨特的人文表達,有理由期待,更多年輕創作者以文旅IP挖掘好故事。“說起與朱家角的緣分,還得追溯到2000年。我寫過一部電視電影《兄弟》,導演是曾執導了《上海的早晨》和《濟公》的張戈老師,主演陳龍。”王麗萍說,“成片後的第一個鏡頭就是朱家角,小橋流水人家。20多年過去了,生活周遭在變,但影視劇裡留下了江南水鄉的點點滴滴,還是記憶中的樣子,還是那麼讓人心動。”她期待,未來會有一部融合了青浦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新劇,萌芽就在這一次的研修班。

來源: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