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角的榮光與謝幕:英國菲利浦親王(1921-2021),P-for-Prince-Philip

圖爲2017年,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與王夫菲利浦結縭70週年的鉑婚紀念照。 圖/白金漢宮

英國白金漢宮於2021年4月9日證實,英國女王王夫菲利浦親王以99歲高齡逝世。

疫情進入第二年,英國的又一波封城之時,二月份傳來伊莉莎白女王的丈夫——愛丁堡公爵菲利浦親王入院的消息。官方表示,公爵是人身體不舒服,但是還能夠自己走進醫院,入院只是「預防性的措施」。儘管如此,即將在今年邁向100歲的公爵住院,他的健康狀況如何,不免引起媒體的諸多揣測。

原本預計將在六月度過百歲生日的菲利浦親王,依照慣例,如其他滿百歲的英國國民,在生日當天會收到來自女王的賀卡。享壽102歲的王母太后(Queen Mother)便曾收到女兒的賀卡。或許有朝一日,我們也有機會看到女王本人的百歲壽誕。

隨着菲利浦過世,接踵而來的,便是葬禮安排。皇室資深成員、國家元首逝世,牽動的國葬及外交安排事務多如牛毛,確保每個環節都考慮周全妥當,往往需要數年的時間。英國則在務實的態度下,不避諱地提早安排,甚至當事人本人的意見也納入其中。

然而,在規劃和執行時,人員並不應該大剌剌地說「我們來討論誰的葬禮」或「某某王族逝世了」以免還沒有正式發佈訊息時,就從電話線路走漏風聲。一切應如秘密計劃和行動,如影集《王冠》中所描繪的,喬治六世逝世的代碼是「海德公園角」,據媒體報導,王母太后的則是「泰鐵路橋」(Operation Tay Bridge,位於蘇格蘭的跨海鐵路橋),女王逝世的喪禮安排計劃代碼則是「倫敦橋」。當然,也不免懷疑,如果這個代號這麼輕易地就在網路上查到,甚至有自己的維基百科頁面,全世界都能輕易知道,還能叫做「暗號」嗎?

1997年9月,黛安娜王妃的喪禮,出席致意的女王與菲利浦。當時的英國內廷給黛安娜喪禮代號也是「泰鐵路橋行動」——和王母太后伊莉莎白(女王之母)的代號一模一樣——這是因爲黛安娜之死來得非常突然,關於喪禮規格問題又鬧出王室風波,因此在匆促與民心壓力之下,內廷纔會先提前使用王母喪禮的計劃書應急,而王母本人直到2002年才逝世。 圖/美聯社

2021年3月16日,剛動完心臟手術的菲利普親王一臉疲態但仍有精神地出院——當時英國大衆都以爲命硬到不行的菲利普,又闖過了一回鬼門關,誰知這卻是他人生中的最後一次公開露面。 圖/法新社

《衛報》曾經做過詳盡的報導,帶讀者預習「倫敦橋垮下來」計劃啓動後的世界——除了皇室成員和醫療團隊,女王的私人秘書會是第一個知道的官員,接着,首相會收到消息,再來是英國的外交部會負責與大英國協中,以女王爲國家元首的成員國聯繫。

媒體則會由記者協會和《BBC》對外宣佈消息,插入新聞快訊,白金漢宮的大門將會公告,皇室網站也會迅速發佈訊息。下議院議員會立刻集合,由首相對議員們布達消息。視女王駕崩的地點,陸海空軍會待命護送遺體回到倫敦。降半旗、讓民衆致哀等安排,也鉅細靡遺地詳列於計劃中。

每年,「倫敦橋計劃」都會演習數次,以備狀況來臨。2015年,曾有BBC的記者,並未接到「這是演習」的通知,誤以爲真,從自己的私人推特帳號發佈女王已死的消息,也在隨後受到紀律處分。

一如此時,我們應能想像「佛斯橋陷落」(Forth Bridge is down)的代碼已在內廷和重要人士間傳遞,最後來到我們閱聽大衆眼前。愛丁堡公爵已走完他的人生,另一場國葬又將舉行——以王夫的身分,規格應與君主本人不同,但必然會是國際大事。

若說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顯得老套,卻又中肯,畢竟經歷一世紀,世界已經和他出生時的樣子截然不同。

若說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顯得老套,卻又中肯,畢竟經歷一世紀,世界已經和他出生時的樣子截然不同。圖爲2017年2月,96歲的菲利浦再卸下王室公務前,最後一次王室出勤。 圖/ 路透社

▌王子的前半生:從顛沛流離到成爲王夫

生於皇室,又嫁娶公主,成爲王夫,儘管愛丁堡公爵菲利浦的一生似乎符合童話故事的設定,但在時代的巨輪下,即使是富貴之身,他也有許多不由己之處。

1921年生於希臘,菲利浦的祖父喬治一世是丹麥王子,在希臘人的選擇下,成爲希臘人的國王;其父親則是喬治一世的四子安德魯王子,母親則是維多利亞女王的曾孫女、巴騰堡的愛麗絲公主。一出生,菲利浦就同時具有丹麥和希臘的王族身分。然而,此時的希臘政局並不穩定,軍事和政治上的動盪,最後導致他的伯父康士坦丁一世在1922年宣佈退位,父母、姐姐們和年幼的菲利浦出逃,尚是嬰兒的他,被放在橘子箱權充的搖籃,搭船逃到法國。

時爲一次大戰戰後,歐洲的國際秩序仍待重整。歷經維多利亞女王以降的通婚,歐洲皇室間彼此雖爲表親(cousin),命運卻各自不同。俄國、德國拋棄了原有的皇室,迎來了新的政治體制。王公貴族的統治權力不再,甚至生命財產都可能不保。英國的喬治五世爲了贏得民心、彰顯與德國的皇室表親們劃清界線的決心,在1917年將原本繼承自祖父亞伯特親王的姓氏「薩克森-科堡-哥達」改爲「溫莎」。以征服者威廉即位的英國古堡爲名,沒有比這更「英國」的了。

與父母出逃後的菲利浦,並未從此跟家人共享天倫。一家最後四散,姐姐們皆與德國的公國王子們結婚,姐夫們有的甚至加入納粹陣營,或是爲德軍作戰。顛沛中,母親亦罹患思覺失調症,最後潛心宗教及慈善工作。菲利浦則是先後在英國與德國接受教育,最後跟隨德國教育家庫爾特哈恩(Kurt Hahn),在他所創辦的高登斯頓學校寄宿就學。離散中,他的三姐希西利亞不幸於1937年在空難中身亡,她的葬禮,意外地成爲家人少數聚首的場合。

1921年在希臘出生的菲利浦,與他親緣淡泊日後又顛沛流離的母親愛麗絲公主。 圖/美聯社

纔剛出生就因爲希臘王室變動而出逃的菲利浦,少年時光雖然仍銜有希臘貴族的頭銜(左圖爲1930年代,菲利浦穿着希臘傳統服飾),但成長過程卻是頗爲慘綠。 圖/ 美聯社

高登斯頓學校畢業後,菲利浦進入英國的皇家海軍學院,接受軍事訓練,成爲一名軍官。曾經在二次大戰中爲英軍作戰,與他的德國姐夫們分別處於敵對陣營。身爲軍官,他的足跡遠至太平洋,當日軍簽下降書時,他正好在東京灣目睹一切。

再來的故事就有更多人知道了:1939年菲利浦在伊莉莎白公主和瑪格麗特公主參觀皇家海軍學院時,擔任嚮導陪伴她們。時年十三的伊莉莎白對於挺拔的菲利浦一見傾心,兩人隨後魚雁往返,持續聯絡。

1943年的耶誕節,休假中的菲利浦受邀到溫莎堡觀賞兩位公主親自上陣演出、娛樂親友的「嘻鬧劇」(Pantomime)——除了娛樂之外,這也是她們練習未來在公衆面前「表演」的方式——演出阿拉丁的伊莉莎白公主,得知菲利浦即將出席,非常興奮。著名的英國記者Andrew Marr在他的著作《The Diamond Queen》中,提及這次的表演,或許也讓年輕的菲利浦親王開始認真看待他和伊莉莎白的感情,並在之後成爲皇室家庭的常客。

菲利浦王子與伊莉莎白公主在通信多年後,兩人有了共度一生的想法,直到1946年獲得喬治六世的首肯,讓兩人在翌年公主21歲時成婚。女王21歲正式成年之前,還伴隨喬治六世和伊莉莎白太后到南非進行訪問,即便兩人經歷一段不短的分離,對彼此的心意並無改變。

儘管來自王室內廷成員對於菲利浦的德國親戚有意見,同時也覺得他過於自信和無禮;相較於當時其他的英國貴族,軍職和家族並未帶給他財富,對於勢利眼的內廷成員來說,不是他們心目中的駙馬首選。然而伊莉莎白公主在擇偶上決定忠於自我,國王喬治六世仍守護着女兒的心意。

圖左爲1945年在英國海軍服役的菲利浦,圖右則是1947年菲利浦與日後成爲女王伊莉莎白,在王室同意下公開約會。 圖/美聯社

儘管來自王室內廷成員對於菲利浦的德國親戚有意見,同時也覺得他過於自信和無禮,但伊莉莎白對他仍是心有所屬、死心踏地。圖爲兩人在1947的合照。 圖/白金漢宮

伊莉莎白公主在擇偶上決定忠於自我,國王喬治六世仍守護着女兒的心意。圖左至右分別爲:菲利浦、伊莉莎白、王母、英王喬治六世,女王的妹妹瑪格麗特公主。 圖/白金漢宮

菲利浦在結婚前申請歸化爲英國公民,放棄了希臘和丹麥的皇室頭銜和王位繼承權,並以母系家族Battenberg英化的姓氏Mountbatten爲姓(berg即爲「山」的意思,同英語中的Mount)。

事實上,希臘的君主制度已經搖搖欲墜,就算沒有放棄王位繼承權,菲利浦要成爲一國之君的機會並不大;另一方面,追溯菲利浦的族譜,由於他適用1705年的蘇菲亞選帝侯夫人歸化法案,他自出生就是英國人(British subject),他的歸化申請,就技術上而言並非必要;同時,儘管依照女性婚後從夫姓的慣例,女王應當改姓Mountbatten,依此,英國皇室將從「溫莎王朝」改爲「蒙巴頓王朝」。女王即位時仍在世的瑪麗皇后(喬治五世之妻)與首相邱吉爾認爲不妥,最後國會通過議案,仍維持「溫莎王朝」之名。

爲此,菲利浦曾不滿地說,他是這個國家唯一不能將自己的姓氏傳給孩子的男人,抱怨自己不過是隻阿米巴原蟲(“a bloody amoeba”)。兩人共育有4名子女:王儲查爾斯王子、安妮長公主、安德魯王子和愛德華王子。婚後的菲利浦,繼續着他的海軍生涯,女王甚至和他一起派駐馬爾他,度過了一段相對安靜的新婚生活。然而在1952年喬治六世驟逝,伊莉莎白登基的時間比他們預期地提早許多,菲利浦也就此結束海軍生涯,讓「君王配偶」成爲他的主要角色。

在瑪麗皇后逝世之後,1957年,女王發佈制誥將菲利浦立爲英國王子,更在1960年安德魯王子出生之前發佈樞密院御令,女王與菲利浦的後代,在無頭銜或需要使用姓氏的情況下,將使用「蒙巴頓-溫莎」。以父母聯姓的方式,既保留溫莎之名,也將蒙巴頓的姓氏傳遞下去。王朝之名並無改變,但是身爲家庭,兩人的聯姓仍舊彰顯了彼此在婚姻中的地位。由此可見家事即國事間的艱難,以及當中的折衝和妥協。

圖爲1952年11月,白金漢宮的女王夫婦。當時伊莉莎白二世已經繼承了父王,但還沒有正式加冕登基。 圖/美聯社

爲此,菲利浦曾不滿地說,他是這個國家唯一不能將自己的姓氏傳給孩子的男人,抱怨自己不過是隻阿米巴原蟲。圖左爲安妮公主,中間爲查爾斯。 圖/美聯社

▌所以,菲利浦看過《王冠》了嗎?

在網飛的熱門影集《王冠》推波助瀾之下,菲利浦和伊莉莎白的婚後種種,不僅是歷史,更成了家喻戶曉的故事。網路上不乏有問某段情節是否爲史實的提問。例如菲利浦是否曾經有過紅粉知己?根據Andrew Marr的傳記,菲利浦的緋聞並沒有明確的證據。這也不免讓人好奇,在當事人仍健在的時候拍攝如此貼近真實的影集,究竟編劇有多大的創作自由(dramatic license),去模糊那條虛構與真實間的界線?

在《王冠》第四季於2020年底播出後,包括英國數位文化媒體體育部大臣Oliver Dowden在內的衆多人士提議要求網飛加註警語,說明影集內容並非全然真實,以免整個世代的觀衆都以爲史實如此,不過網飛並沒打算這麼做。依照哈利王子近日受訪時表示,影集是虛構的,並非嚴謹重現史實,即便如此,它還是讓觀衆或多或少體會到皇室的壓力。

《王冠》影集中對菲利浦極私密的母子關係,甚至是中年危機有諸多描繪。不過,根據報導,菲利浦本人對於這些影集內容,並沒什麼興趣觀賞。

在《王冠》第一二季扮演菲利浦的演員Matt Smith曾在受訪時提到一則軼事:一位在影視界的大人物受邀至白金漢宮用餐,席間菲利浦問他職業,並問:「喔,那你…..也參與了那個什麼《王冠》嗎?」那位大人物回答沒有,話題就此打住。不過隨着晚宴進行,他腦海中不禁浮現王夫和女王在宮裡追劇,腳邊還圍繞着柯基犬的想像,於是忍不住地問:「菲利浦,是這樣的,因爲我有些朋友正在拍《王冠》,只是好奇想問問,你看過嗎?」菲利浦停住,不悅地說:

「別。鬧。了。」

(“Don’t. Be. Ridiculous.”)

「別。鬧。了。」《王冠》第一季的菲利浦Matt Smith與真實中的菲利浦。 圖/Netflix

這固然是不知轉了幾手的傳說,卻也和菲利浦給予衆人的形象相去不遠。比起小心謹慎,「從未踏錯任何一步」的女王,菲利浦的許多發言顯得心直口快又政治不正確。

例如他曾經在威爾斯首府卡地夫的一場學校鋼鼓音樂會中,對着聽障的學生說::

「聾了嗎?如果你離那東西(鋼鼓)那麼近,怪不得你會變聾。」(“Deaf? If you are near there, no wonder you are deaf.” )

或是問澳洲的原住民創業家是否還會對着彼此射矛。這些看來不合時宜的笑話,也有人解讀爲他是試圖要讓人放鬆,不要因爲是晉見王族而緊張。根據報導,他甚至在女王的加冕典禮後,問她:

「妳這帽子從哪弄來的?」(“Where did you get that hat?” )

若是尋常男子講了這樣的難笑笑話,可能會得到妻子的一記白眼,女王說不定也想,只是礙於身分不便如此。

菲利浦的口不擇言與惡質冷笑話,一直是英國輿論譏諷的對象,對此女王也不知道翻了千萬次白眼。圖爲女王夫婦在著名的電影重鎮「松林片廠」看3D電影。 圖/美聯社

▌世紀最忙碌的王室成員

菲利浦與女王的鶼鰈情深是含蓄的。1997年,他們在倫敦的國宴廳慶祝金婚,在女王發表的演說中她提到:

於2020年與女王慶祝結婚73週年的菲利浦,是目前英國曆史上婚姻持續最久的君王配偶。這固然是他此生最重要的身分和任務,不過,這並不表示他只能在女王的身後兩步跟隨,沒有自己的聲音。

在二次大戰後的1954年,在他的老師庫爾特哈恩提議下,菲利浦提出讓少年男子在離開正式教育、入伍服役的15至18歲間,能夠從空閒時間中找到興趣、獲得生命的意義以及自信,讓未來的成年生活更加圓滿,成爲健全的公民。隨後,在1956年「愛丁堡公爵獎」(Duke of Edinburgh Award)正式成立,主要關注志願服務、遠征、體能等青年發展,鼓勵不分性別背景,只要是14到24歲的青少年,都可加入相關的訓練課程挑戰自我並突破極限。

「這麼多年來他一直是我的力量與支柱。他值得來自我和家人、英國和其他國家的感激,比我們所知或他認爲的更多。」 圖/ 美聯社

除了熱愛馬球,開車與駕駛帆船,菲利浦也是皇室首位能夠駕駛直升機的成員。他更是溫莎皇室現代化的重要推手,他是率先接受電視採訪的皇室成員之一,也曾經認爲讓《BBC》進入白金漢宮拍攝紀錄片,有助於衆人瞭解皇室。儘管女王並不怎麼欣賞最後完成的作品,這也反應了菲利浦充滿好奇和創新的個性,以及他認爲王室應當與時俱進的決心。

關注科學、工程及工業發展,也反映在他對於英國工業發展的關心上。「愛丁堡公爵獎」僅是他所支持的超過750個慈善組織之一,事實上,他也是最忙碌的皇室成員。2017年,王室宣佈愛丁堡公爵將從皇室公務中退休。根據記錄,從1952年到2017年,65年間他代表女王出席了2萬2,219 場公開活動,平均每年341場。當時已96歲高齡的他,比起一般人的退休年齡,還多工作了30年。

退居幕後的愛丁堡公爵,從此很少出現在大衆面前。2019年,菲利浦在諾福克附近的桑德令罕近郊與民衆自用車發生擦撞,相較於對方手腕受傷,高齡的菲利浦幸運地毫髮無傷。但身爲肇事方,他在事發時沒有繫上安全帶,而且兩天後又繼續駕車外出,仍引發些許波瀾。事後,菲利浦親筆寫信道歉,自願放棄駕照,也等於放棄自行駕駛車輛的權力。猜想,這對於熱愛運動和機械的他,可能有點失落吧。

菲利浦的車禍風波,雖然沒有造成遺憾,但一時之間也讓英國的高齡駕駛問題成爲社會辯論焦點。 圖/美聯社

口直心快,笑話不好笑,愛開車也是運動健將,菲利浦親王的性格跟經歷,絕對比這些形容更加精彩得多。

三代以來,英國皇室成員對於婚配對象的條件越來越開放,歐洲皇室間的聯姻已成歷史,菲利浦也可能是最後一位與英國公主結婚的王子。但人們對於王室生活總是擁有諸多好奇、想像揣測、甚至陰謀論,戲劇化的虛構更可能比真實生活精彩數倍。如何拿捏與公衆之間的界線?證成王室體制存在的價值?將是生於王室,或是因婚姻進入皇室者的重要課題。可以確定的是,曾被伊莉莎白王母太后和現今女王抱持的「永不抱怨,永不解釋」(Never complain, never explain)原則,將不再是孫輩、新一代王室成員所採取的生活方式。

帝國日落,參戰世代逐漸凋零,國家、榮耀與責任,老派精神仍令人緬懷。百年來,菲利浦親王曾經歷的戰爭飄零,幸福婚姻和公衆服務,豐富了他的生命,也爲皇室和衆人留下典範。

「佛斯橋」已然陷落,料想哀悼和懷念將不斷涌入皇室。可以確定的是,歷經這些年的慈善事業跟公共服務,受益於菲利浦親王的社會大衆,也會感念和緬懷他所做出的貢獻,或許,比我們所知或他認爲的更加深刻。

少了人生支柱之後,女王的日子恐怕會變得寂寞不少吧。圖爲1947年,交往熱戀中的伊莉莎白與菲利浦。 圖/維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