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幣走紅 實質價值惹議
區塊鏈研究機構DA Labs共同創辦人周子鈞指出,Pi Network創立至今透過「手機免費挖礦」的概念,在全球累積超過4,700萬用戶,但背後反映的是一個精心設計的社交傳播系統。系統核心在於「邀請制」,用戶透過邀請新人加入,獲得更多的挖礦收益,在中國大陸等人口稠密的地區廣受歡迎,甚至催生出大規模線下聚會活動,相當類似傳統的傳銷模式。
技術層面上,Pi Network採用「拜占庭容錯協議」,替代比特幣的工作量證明機制,表面上是爲解決能源消耗問題,卻使其更依賴於社交網路的信任機制,而非純粹的技術保障。
目前Pi幣場外交易價一顆約新臺幣26元,但可能無法反映真實的市場價值,主因總供應量高達1,000億枚,還有持續的「免費挖礦」機制,上市後實際價格存在諸多不確定性,類似的社交挖礦項目先例,多難逃崩塌命運。
幣修學分共同創辦人周律辰認爲,Pi幣的挖礦機制與手機點擊類遊戲相像,營利模式主要是賺取廣告費,但背後並無使用區塊鏈技術,上線後未必能長期保有價值。目前想下載App免費挖礦民衆要留意,註冊後還要經KYC驗證,且時間長達數月之久。
Pi幣生態的擁護者透過自行架設的網站,明列全臺共111間可接受Pi幣付款的商家,遍佈北部和中部的小型店家。
臺灣加密貨幣交易所HOYA BIT創辦人彭雲嫺強調,官方仍掌控整個網絡,Pi幣去中心化程度尚待觀察,對投資人而言,「免費」不代表「無風險」,還要看是否能落地應用,成爲市場認可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