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市值逼近阿里巴巴
拼多多離阿里越來越近
電商江湖真的要變天了。
在電商行業整體增速普遍放緩的大環境下,拼多多卻逆勢上揚,給市場來了點小小的震撼。
昨日晚間,拼多多發佈了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該季度拼多多實現營收688.4億元,同比增長94%,大幅超過此前市場預估的548.7億元;NON-GAAP(非通用會計準則)淨利潤170.3億元,同比增37%。
拼多多總營收及增速 圖源:海豚投研
或許單看這組數據,還感受不到拼多多的增長勢頭有多猛,但是拿競爭對手阿里和京東出來做對比,就相當明顯了。
就營收增速來說,拼多多三季度增速高達94%,而阿里只有8.5%,京東僅爲1.7%,電商三巨頭中,拼多多是唯一一家保持高速增長的公司。
從市值上看,拼多多的表現也相當“逆天”。該季度財報發佈後,拼多多股價上漲超18%,截至美東時間11月28日收盤,股價最高觸及139.93元/股,最終收報139美元。
目前,拼多多總市值達到1847億美元,是京東市值446億美元的3倍以上,距離阿里巴巴1947億美元的市值,僅有一步之遙。
時間的指針撥回五年前,誰又會想到當時僅次於阿里的第二大電商巨頭——京東,如今已經被拼多多擠到了第三,而曾經穩居第一的阿里,現在也被拼多多步步緊逼。
作爲一家成立還不到10年的公司,拼多多是如何從阿里和京東的夾縫中殺出來的,它到底做對了什麼?
一句話,拼多多抓住了絕大多數用戶的消費心理。
自2015年成立以來,拼多多的主要用戶羣體就集中在三線及以下城市,也就是大家常說的下沉市場。
根據2022下沉市場洞察報告顯示,隨着移動互聯網的深度普及,下沉市場用戶的規模逐步擴大。截至去年4月,國內下沉市場的月活躍用戶達到6.92億,在整體用戶比例高達58.4%。
2022下沉市場洞察報告 圖源:QuestMobile
深諳這一點的拼多多,爲了抓住龐大的下沉市場用戶規模背後的巨大商機,在發展早期就採取了常態化的低價策略進行拉新,後續在用戶逐步養成在拼多多購物的消費習慣後,又通過不斷拓展的全品類商品和更具價格誘惑力的“百億補貼”打法進一步培養了消費者的忠誠度。
在拼多多的層層推進下,許多用戶的消費心理髮生了巨大的轉變,從質疑拼多多,到理解拼多多,到離不開拼多多的消費者不在少數。
而與此同時,阿里和京東正在謀求科技、製造、金融、物流等業務的戰略擴張,似乎並未注意到“偷家”的拼多多。
待到阿里和京東反應過來,拼多多的發展勢頭已經不可阻擋,雙方的電商市場份額進一步被蠶食。數據顯示,2018年-2022年,拼多多的市場份額從4.8%上升至15.5%,阿里的市場份額從56.4%下降至42.7%,京東的市場份額雖然從16%上升至19.1%,但就增幅來說,明顯差了拼多多一大截。
概括而言,拼多多能夠成功的關鍵在於平臺看到了阿里和京東都沒有看到的機會,利用這個機會,拼多多抓住了下沉用戶的消費者心智,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站到了行業前列。
就國內市場而言,由於消費降級成爲一種普遍現象,以低價著稱的拼多多,顯然是最爲受益的電商平臺。
剛剛出爐的三季度財報,一定程度上也展現了拼多多長期採取的低價決策所具備的前瞻性和可行性。
目前看來,作爲阿里和京東最強大的競爭對手,拼多多未來會與二者展開何種競爭,必將成爲整個電商行業關注的焦點。
拼多多和阿里,開啓海外競速賽
從財報上看,拼多多營收暴增的主要原因,有很大一部分來源於跨境電商業務。
根據財報,拼多多主要涵蓋兩大業務,其中來自在線營銷服務及其他服務的營收爲396.9億元,同比增長39%,來自交易服務的營收爲291.5億元,同比增長315%。
拼多多的交易服務營收及增速 圖源:海豚投研
其中,交易服務收入主要由多多買菜佣金收入、Temu收入以及部分百億補貼的佣金收入組成。根據市場分析,該季度來自Temu 的佣金貢獻佔比突出,是拼多多業績表現遠超預期的關鍵。
也就是說,拼多多的業績表現超過預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以Temu爲主導的跨境電商業務實現了快速增長。
去年9月,Temu正式在北美上線,經過一年多的佈局,其先後進入了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法國、日本、韓國、菲律賓、馬來西亞等40多個國家及地區,包括整個歐洲、中東以及東南亞等地區。
根據預測數據顯示,Temu在2023年GMV將達到180億美元,未來三到五年都將保持高速增長。
如此看來,Temu已經成爲了拼多多的第二增長曲線,是本次財報發佈後,公司股價和市值飆升的重要催化劑。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即便Temu在海外市場瘋狂突進,拼多多對它的發展仍保持着謹慎態度。在本季度的財報中,拼多多並未披露Temu的詳細數據。
用拼多多財務副總裁劉珺的話來說,目前平臺的跨境業務仍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許多舉措都處於定製階段,團隊正在瞭解不同的市場和消費者需求。“這將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迭代過程,但同時也很有趣。”
對比阿里的跨境電商業務,拼多多勝在增速快,擴張迅速,而阿里則勝在起步早,體量大。
2010年,阿里巴巴在海外上線速賣通,正式踏上了出海征途。從時間來看,阿里比拼多多早了12年,跨境電商的基礎更爲紮實。
目前,在阿里的出海電商版圖中,主要包括兩項業務,其一是批發業務,以Alibaba.com爲代表;其二是零售業務,主要包括Lazada、速賣通、Trendyol、Daraz、 Miravia等電商平臺。
最新財報顯示,阿里國際零售業務整體訂單增長28%,收入增長73%,在訂單增長的背後,速賣通、Lazada、Trendyol等零售平臺,貢獻了不小的力量。
阿里國際零售業務表現 圖源:阿里財報截圖
可以預見,國際零售業務板塊有望成爲阿里的全新增長引擎,爲其帶來更大的增量。
總之,不管是阿里還是拼多多,他們旗下的跨境電商業務都展現出了巨大的增長潛力,後續雙方爲了一較高下,勢必會開啓新一輪出海競速賽。
新的電商風暴已經出現
阿里會被拼多多超越嗎?
這個問題雖然很難立刻下定論,但很明顯,拼多多超越阿里的可能性還是有的。
在國內,年度收入方面,2021年,拼多多收入規模相當淘寶天貓的30%,2022年這一數字達到44%,2023年前三季度爲75%;複合增長率方面,淘寶天貓已連續十三個季度出現負增長,反觀拼多多卻能保持12%的複合增長率。
淘寶天貓和拼多多的收入對比 圖源:HR實名俱樂部
如此看來,面對拼多多這個勁敵,阿里的電商業務面臨着不小的壓力。就連馬雲也親自下場迴應表示,祝賀拼多多過去幾年的決策、執行和努力取得的成效。同時,也在承認現狀之餘勉勵阿里人,AI電商時代剛剛開始,阿里還有機會。
國內已經穩固,但海外才剛剛開始,拼多多仍面臨不小的挑戰。
在海外,阿里的Lazada、速賣通等跨境電商平臺都在各自的市場領域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果,不僅訂單量增長穩定,整體盈利水平也在逐步提高;而拼多多的Temu才踏上燒錢之路,距離賺錢還有很遠的距離。
拼多多要想讓Temu從“螞蟻”變成“大象”,成爲真正的第二增長曲線,助推跨境電商業績更上一層樓,徹底追上阿里,還有一定的難度。
如今,拼多多在國內、海外風生水起,勢頭和規模均有超越阿里之勢,未來雙方在電商領域的較量必將在行業掀起一陣又一陣的風暴。
作者 | 李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