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半年抓上萬綠鬣蜥 「每2年數量就翻倍」獵人驚呼:根本抓不完

綠鬣蜥成體模樣可怕,成了飼主棄養的原因之一。(林和生攝)

綠鬣蜥獵人利用工具捕捉,但野外數量仍是居高不下。(林和生攝)

綠鬣蜥近年來大量繁殖,不僅影響生態,更造成嚴重農損,屏東縣政府配合農委會展開移除工作,並創先例推出捕捉綠鬣蜥兌換農產品獎勵措施,自2019年迄今移除破5萬隻,今年上半年統計就達近萬隻,且幾乎每2年數量就翻倍,讓獵人直呼:「根本抓不完!」

屏縣府將捕抓的成體綠鬣蜥製成標本,並前進校園作爲生態教育題材。(林和生攝)

綠鬣蜥曾經是熱門寵物,幼體色澤鮮豔且易於飼養,被許多飼主當成爬蟲類入門首選,不料逃逸野外或被棄養情況越趨嚴重,近年來已成爲危害生態環境大麻煩。2020年8月,農委會正式公告綠鬣蜥爲有害生態環境、人畜安全之虞的非我國原生種陸域野生動物種類,開始進行移除。

屏縣府農業處長鄭永裕說,從2013年就着手展開移除動作,一開始僅幾十只,2020年突然暴增至8420只,2021年1萬9733只、2022年1萬8416只,今年迄今已移除9056只,「幾乎每2年就翻一倍」。

因爲綠鬣蜥會挖土堤、影響橋樑結構,加上破壞農田、啃食嫩葉幼苗,造成農損,且因野外幾乎沒有天敵,使得族羣量愈來愈龐大。爲了預防族羣擴散危機,屏東首創以兌換農產品獎勵,鼓勵民間加入圍捕,同時委託專業廠商和綠鬣蜥達人進行移除。

鄭永裕直言,目前沒有較具科學系統的調查,無法掌握野外族羣數量,加上一對成體每年可以產出的蛋超過50顆,根本難以控制野外族羣繁殖速度。

但他強調,在沒有找到更有效的移除方法前,仍會以人力方式捕捉,同時提醒,牠平常不會主動攻擊人,但面對捕捉時,會出現攻擊模式,主要是利用尾巴掃動,因此民衆徒手捕捉時要注意避免被咬到,最好可以利用水桶、紙箱或其他容器蓋住頭部後再予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