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柏林空間《映河》特展:四大展區、百張空拍、巨幅影片,再反思人與環境共生議題

展區B:沉浸在流動之中。從導演齊柏林近千小時影片素材中,挑選46顆鏡頭剪輯,並以巨幅投影方式打造如同於10,000英呎雲端飛行的絕美景觀。 圖/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提供、李易暹攝影

在臺灣,3,000 公尺以上的高山就有 268 座,山成爲源頭,爲臺灣匯流河川,孕育豐沛生命。位於淡水的齊柏林空間,繼 2019 年《見山》、2020 年《逐岸》之後,第三檔特展《映河》即日起登場。導演齊柏林一生拍攝超過60萬張影像,空拍捕捉臺灣山、河、海、城市、人五大關懷主軸,今年齊柏林空間邀請偶然設計曾令理擔任策展人,河流如同一面鏡,映現環境本質的樣貌、可以看見惕勵省思的方向,因此便以《映河》爲名。

展場分爲「河流開始的地方」、「沉浸在流動之中」、「與河映照的我們」、「成爲一片寬廣的齊柏林」四大展區,彙集導演齊柏林近百張空拍作品,突破歷年規模。走入空間,人們看見河流如何穿越山嶺,切割出險峻峽谷,一路滋養着產業生態,或是呈現波光瀲灩、蜿蜒入海的瑰麗面容,以及透過水體不同顏色,提醒了環境被破壞的真相。民衆在如臨現場的震撼空拍影像中,不僅目睹臺灣河流壯麗與澎湃的全貌,更悄悄帶出人與環境的共生議題,引發思考。

D展區的Cineflex Elite陀螺儀失事殘骸,到最後一刻仍稱職地守住導演齊柏林記憶卡內的最後影像。 圖/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提供、李易暹攝影

A區|河流開始的地方

無形的水氣在空中凝結,隨着重力降落地表,逐漸匯聚而成細小水流,隨着地形由高處往低處流動,山的高點是河流的原點,從最初的無人之地一路經過鄉村與城市,雕刻着大地、搬運着石頭,最後經由河口緩緩流入海洋。本區透過大量空拍影像,以鳥的視野,看見河流映照出大自然的美與無情、人類的善與殘酷。

展區A:河流開始的地方。 圖/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提供、李易暹攝影

B區|沉浸在流動之中

臺灣河流千姿百態,各自擁有複雜的支流系統,這份能量流轉透過空中視角格外震撼。沉浸於動態的幽微場域中,大自然的巧思雕琢與拉高視野,真實呈現河流與我們的交織。策展人特別從導演齊柏林近千小時的影片素材中,挑選46顆鏡頭剪成影片,藉由巨幅投影方式,打造如同於 10,000 英呎雲端飛行、俯瞰絕美大地的沉浸式劇場。

展區B:沉浸在流動之中。 圖/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提供、李易暹攝影

C區|與河映照的我們

河流伴隨聚落與經濟發展,如同調色盤,默默地被染上各色情緒。原本清澈的溪水成爲顏色的載體,映照的不再是水色天光,碧綠色的水庫成爲污濁的土黃泥灘,努吼的土石流與咆哮的洪水讓我們產生畏懼之心。

展區C:與河映照的我們。設置水色變幻調色盤、四本實體大書等裝置,探索臺灣河流的故事。 圖/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提供、李易暹攝影

展場中也裝置許多觸控互動設計,譬如將齊柏林鏡頭下的河流顏色,抽取化爲橘、黃、灰、藍、綠等色票,集結成 30 色的「水色變幻調色盤」,以彰顯河川污染、乾枯與優養化問題,既絢麗奪目又怵目驚心。此外,也將人與河流互動的故事,轉化爲四本實體大書,參觀者動手翻閱時,可以慢慢了解自然災害、蓄水設施、灌溉渠道、治洪設施等河流主題,探索臺灣河流美麗而哀愁的故事。

設置於展區C的水色變幻調色盤。 圖/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提供、李易暹攝影

D區|成爲一片寬廣的齊柏林

緩緩沉積出的細長沙洲是河流最後的創作,不再有邊界的河流最終成爲海洋的一部分。2017年6月,齊柏林在《看見臺灣2》空拍任務中於花蓮壽濱鄉山區意外墜機,所留下的影像素材持續發光,撼動着臺灣人對土地的關懷。

展區D:成爲一片寬廣的齊柏林。 圖/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提供、李易暹攝影

《映河》特展

日期|2021/10/9 至 2022/秋

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

地址|齊柏林空間(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316-1號,得忌利士洋行後棟)

電話|02-2629-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