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科技投資潮流勢不可擋

(示意圖/達志影像)

疫情趕也趕不走已經讓人氣餒,但這一年半以來的極端氣候,包括熱浪、洪水與颱風,更是縈繞大家胸口的更大隱憂。

8月9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頒佈了一份高達3949頁的評估報告,這是2014年以來關於氣候變遷的首份重大科學評估報告,按照報告結論,全球氣溫上升速度將快過預期。

氣候變化壓力絕對已經兵臨城下,我們正籠罩在一股席捲全球的熱浪中,一場場火災從地勢最低窪處一直蔓延至最高處,並且涉及了全世界不同的大洲與國家。氣候變化和人類的破壞性活動讓整個世界都在燃燒。

投資市場一向春江水暖鴨先知,各種投資佈局變化讓我看見了一個新的蠢蠢欲動跡象。如果說疫情肆虐帶來了生化醫療的春天;綠色投資帶來了電動車的估值沖天;那另外一個明日之星正在冉冉升起,我把它稱爲「氣候科技」(Climate Tech )。我自己所在的股權投資市場不但已經熱火朝天,各種相關的政策鋪墊更是令人應接不暇。

事實上,IPCC的報告就特別呼籲加大「氣候科技」的投資以及善用科技控制氣候變化的重要性,而降低農業、食品和運輸領域所產生的氣體排放更已迫在眉睫。

無獨有偶,蘇格蘭永續發展學院的分析師Daniel Clayton 最近在「Techcrunch」網站平臺上對IPCC這篇報告也加註了評論,他認爲世界各地的自然災害都在增加,影響着全球各大洲內數十億人的生活。最有可能的解決方案就是科技研發的突破,並利用科技克服人類所面臨的這些巨大挑戰。他還指出,這需要開發專門的算法,並使用人工智慧來收集和分析數據,以作出更快、更有效的應急策略,纔來得及採取行動以及避免可能造成的損害。

PwC也發佈了一份報告認爲「氣候科技」正迅速崛起,「氣候科技」搖身一變,已經成爲2020年代最突出的投資機會。而「氣候科技」更佔據了2019年全球創投投資金額6%。據PwC統計,相關創投投資的絕對金額,自2013年以來成長超過了3750%。

大家都以爲AI是這個時代最夯的投資賽道,不過,事實上「氣候科技」的投資金額成長率早已是AI的3倍之多。允諾將於2050年前達成淨零碳排放目標的國家、城市、企業及投資人,數量仍然繼續不斷在增加,意謂一旦相關技術得到突破,也將創造雪球效應般的強大需求。

增加對「氣候科技」投資的趨勢已經欲罷不能,首先,科技的演進與基礎建設的投資,讓成本曲線往下移;AI、雲端、區塊鏈、高階感測器等新科技,不僅能夠優化解決方案、更能提供全新的商業模式。另外,當消費者對品牌及永續性產品的要求提高,能達成ESG永續目標的企業得到消費者的追求也會更熱烈。

而更具鼓勵性的政策與法規仍在層出不窮,目前爲止已有逾百個國家承諾,要在2050年前達成碳零排放經濟體的目標。更重要的是自2019年代中期以來,全球已有近300家主要企業許下了要在2050年前達成碳零排放的承諾。

有人會說全球早就有了諸如太陽能、風能、電池、智慧電網、輸電線路和能源效率等相關技術,但我感覺這些方法還是有其侷限性。因此,矽谷正在醞釀的「氣候科技」突破就特別受到矚目,包括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或將碳清除的任何技術,如造林無人機、微型核反應爐或節能智慧手機等。自2013年以來,估計已經有600億美元的創業投資流入了與氣候相關的新創公司。光去年就有500多家「氣候科技」新創成功籌集了100億至16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佈局在美國、中國和歐洲。PwC還計算出了獲得創業投資額最大的類別,它們分別是運輸、糧食、農業、林業和土地利用、能源與效率、重工業與材料、建築物、碳捕捉與封存產業。我相信氣候科技的浪潮已至,如果頂尖人才願意接受這個艱鉅的工程挑戰,商業上的成功和公衆意識的提高必將催化一個前所未有的商業機遇,資金的追捧以及「氣候科技」的突破更將讓我們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投資大浪潮。

(作者爲創投合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