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下高鐵守護者——探訪國鐵蘭州局集團山丹馬場綜合維修工區
“你穿得厚不厚?山裡比這兒冷得多。”1月11日晚上8點半,陳永紅一邊叮囑記者,一邊裹緊棉衣,“咯吱咯吱”地踩着積雪走進料庫,準備當晚作業使用的工具。這裡是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蘭州高鐵基礎設施段張掖西綜合維修車間山丹馬場綜合維修工區,也是目前世界海拔最高的高鐵維修工區。作爲工區負責人,陳永紅和同事們常年堅守在此。
山丹馬場綜合維修工區位於祁連山下,承擔着蘭新高鐵上下行近74公里線路和祁連山隧道羣7座隧道的線路、信號、接觸網等設施日常管護任務。“工區平均海拔3100餘米,最高的大梁隧道海拔3608米。”負責帶隊的張掖西綜合維修車間副主任王向榮告訴記者,這裡空氣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77%,年平均氣溫零下5攝氏度,最低溫度零下39攝氏度。即使夏天作業,晚上也得穿棉衣。
晚上9點45分,收到車站值班員指令後,軌道車緩緩駛出車庫。陳永紅坐在軌道車司機旁,前往“天窗”作業點。“天窗”是指在列車運行圖中不鋪畫列車運行,爲施工維修預留的時間。陳永紅和工友們當天的“天窗”作業內容是進行隧道內接觸網等供電設備巡視及全面檢查,並排查軌旁設備。
進入隧道後,上一秒還在跟記者說話的陳永紅立馬安靜下來,緊盯着前方懸在隧道拱頂上的接觸網設備,手裡的探照燈遙控器被他按得“吧嗒”作響。隨着軌道車頂端的探照燈光打在接觸網設備上,陳永紅邊看邊在筆記本上記錄着。在兩座隧道的間隙,陳永紅回頭告訴記者,他們對供電設備的巡檢有兩種方式,“登高”和“望遠”。
老陳剛纔的操作就是“望遠”。“祁連山隧道羣海拔高、環境溫差大,接觸網設備容易受到熱脹冷縮的影響。”陳永紅的“望遠”,主要觀察設備零件是否位移、導線間距是否變化等狀況,“看起來一閃而過,但是有沒有問題我們一眼就能盯出來。”
蘭新高鐵通車前一年,陳永紅就來到軍馬場工區從事接觸網靜態驗收和聯調聯試。11年來日復一日的巡檢,讓他對工區管內的2870根支柱、17220個吊弦以及無數個關節、線岔等接觸網設備,已經瞭然於心。
軌道車在隧道內停穩後,工區職工楊丹民帶人“登高”。帶隊幹部王向榮確認安全後,軌道作業車操作平臺將楊丹民和另外兩名工人送到了隧道拱頂處,他們將徒手對這一區域內的接觸網設備進行重點檢查。
“每一處設備包含7類、18個不同扭矩的螺栓,我們要確認每一個螺栓上的防鬆標記是否清晰。”陳永紅擡頭看着正在作業的同事,感慨地說,相較於普速線路,高鐵接觸網設備構造雖然簡約,但卻不簡單。
在普通旅客眼裡,高鐵是飛馳而過的車體和整潔舒適的車廂。在陳永紅看來,中國高鐵能成爲閃耀世界的“名片”,離不開這個大系統裡每一個零部件的支撐,也包括人員管護作業。
11日深夜,隨着軌道車入庫,陳永紅和同事們結束“天窗”作業。開完收工會,已是12日凌晨1點多。“冬天颳風,有時候會有塑料袋纏繞在線上。”陳永紅看着宿舍窗外靜謐的祁連山,開始盤算着白天的工作:“天亮後,我還要帶人沿着線路巡檢一趟。” (經濟日報記者 陳發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