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署預警 強烈磁暴來襲 恐干擾衛星、GPS訊號

中央氣象署發佈「地球磁暴」特報,預期11日凌晨至上午將有明顯地磁擾動事件發生,擾動將有明顯增強,並持續影響約24小時,最大規模甚至可能短暫達到強烈磁暴等級。(摘自報天文-中央氣象署粉絲專頁)

中央氣象署發佈「地球磁暴」特報,預期11日凌晨至上午將有明顯地磁擾動事件發生,擾動將有明顯增強,並持續影響約24小時,最大規模甚至可能短暫達到強烈磁暴等級。(摘自報天文-中央氣象署粉絲專頁)

中央氣象署10日首次針對地磁擾動發佈「磁暴特報」,預估11日凌晨通過近地太空環境,影響時間長達24小時。中央氣象署表示,地磁擾動將影響太空飛行器操作系統,包括越洋衛星電視、漁業氣象廣播、太空飛行器及國家衛星,以及可能影響GPS衛星定位,屆時會出現最多100公尺的誤差;至於民衆常用手機、藍牙和無線網路則不受影響。

中央氣象署大氣觀測組臺北天文氣象站技正蔡禹明說明,8日上午觀測發現太陽盤面中央有一大羣黑子羣,數量達73顆,對比地球尺寸達10多個地球半徑寬,磁場結構複雜,會發生多起太陽閃焰及日冕物質拋射,造成地磁擾動,預測強度達強烈磁暴等級,較低緯度地區可能出現極光。

蔡禹明說,地磁擾動會產生地磁感應電流,對地表管線電路造成影響,將干擾高頻無線電通訊,例如氣象署的漁業氣象廣播可能訊號被幹擾或中斷,越洋衛星電視訊號與GPS衛星定位訊號也受影響,因GPS訊號經過地球電離層時折射率會有干擾,恐造成定位失準約10至100公尺,使用GPS的大衆運輸系統在接收進站通知時可能延誤。蔡禹明指出,地磁擾動預估將影響太空飛行器操作系統,國家衛星福爾摩沙5、7號及獵風者衛星,可能導致表面導電追蹤問題,故飛行器姿態、高度需調整。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所長趙吉光表示,「福衛七號」與「福衛五號」來說,都具備測量磁暴影響的功能,但均屬低軌衛星,不太會受到日冕拋射物質運作衝擊。另已升空運作的立方衛星,由於重量較輕,恐怕受到衝擊會比較大,實際情況有待11日再觀察。

趙吉光說,太陽活動自2020至2021年左右進入第25週期,相較於此前的5年,太陽黑子發生機率愈來愈高,「快到最高峰」,且衝擊到地球,導致磁暴頻率更爲明顯。他也提到,磁暴基本上不會影響日常通訊,尤其臺灣所處低緯度地區,且電網架設都有考量到這些問題,對基本網路通聯衝擊不大。

蔡禹明也說,歷史上較有名的磁暴事件最有名是1859年的卡靈頓事件,其他重大事件還有1989年的魁北克事件、2003年的萬聖節磁暴持續60小時,另2017年也有太陽閃焰,影響高頻無線通訊達8小時,這次持續24小時不算非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