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人口城市人均GDP“洗牌”:京蘇深滬跨過發達經濟體標準,多個“強省會”實現10年倍增
用什麼衡量一個國家或一座城市的發展程度?人均GDP就是一個重要指標。
一般而言,除資源性國家以外的絕大多數工業化國家,人均GDP都能夠比較客觀地反映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國際上,一般把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作爲發達經濟體的門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人均GDP連續第二年超越1萬美元,首次超越俄羅斯,全球排名較上年大幅上升了6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到2035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如果以城市作爲統計單元,中國已經有一些城市跨過了人均GDP2萬美元的門檻。但是,隨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的出爐,一些大城市的常住人口出現了較大的增幅,隨之而來的是,它們的人均GDP數值下降了。
這並非這些城市的經濟發展程度倒退或滑落,而是從統計上得出了更準確的人均GDP。在一些城市“慶祝”常住人口增長的同時,也有必要重新審視人均GDP這一指標。
21世紀經濟研究院選取了18個常住人口超過千萬的城市,觀察它們在2010年和2020年的人均GDP變化情況,並與人口增長情況比較,試圖發現二者之間的關聯。
值得注意的是,各地人均GDP計算方式爲2020年GDP除以常住人口,而七普的人口數據爲2020年11月1日零時的數據,並非全年的平均人口數量,故而計算所得的人均GDP與實際情況可能存在一定的誤差。
根據各地公佈的七普數據,相比於2019年,青島、東莞和長沙成爲新晉的“千萬人口俱樂部”成員,河南南陽退出,由此,全國千萬級人口城市增至18座。
過去10年間常住人口迅猛增長的城市,亦在這18座之列。譬如,深圳增加了714萬,廣州增加了598萬,成都增加了582萬。對比2019年,這些城市的常住人口數據亦大幅提升,當然,這背後主要是統計數據調整的因素。
但是,越是人口增量大的城市,人均GDP的“回調”就越明顯。
以深圳爲例,如果按照2019年的常住人口數量計算,深圳曾是全國人均GDP最高的城市,達到了20.35萬元,也是唯一一個人均GDP超過20萬元的城市,按2019年平均匯率折算爲2.95萬美元,距離3萬美元僅差“臨門一腳”。
但2020年,深圳人均GDP調整至15.76萬元,按當年的平均匯率折算爲2.28萬美元,在千萬級人口城市中,排名滑落至北京、蘇州之後。
再如廣州,2019年廣州人均GDP爲15.64萬元,摺合2.27萬美元;而按照七普數據來計算,2020年廣州人均GDP降至13.39萬元,摺合1.94萬美元,跌至2萬美元之下。
2019年成都人均GDP爲10.34萬元,這在重點城市中並不靠前,而經過了人口數據調整之後,2020年成都人均GDP進一步降至8.46萬元,在上述18個城市中排名第13位。
北京人均GDP則在18座千萬人口城市中躍升至首位,達到了16.49萬元,並且對比2019年的16.42萬有了小幅上升。
但需要指出的是,2020年人均GDP排名相比於2019年發生變化,並不意味着這些城市的競爭力在過去一年裡陡然生變,而是在更準確的人口數據之下,城市人均GDP迴歸到更合理水平,對城市的競爭力評估以及一些政策調整也有必要建立在這一更合理的數據基礎之上。
按照2020年人民幣平均匯率爲1美元兌6.8974元人民幣來計,人均GDP2萬美元摺合13.79萬元人民幣,達到這一水平的千萬級人口城市僅有北京、蘇州、深圳和上海四座城市,它們的人均GDP均超過了15萬元,位於第一梯隊。
如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人均GDP超過1.25萬美元,則被視爲高收入國家。如果以城市作爲統計單元,杭州、廣州、武漢、青島、長沙、天津、鄭州和東莞也均邁過了這一門檻,但這幾座城市的人均GDP仍有較大懸殊,杭州和廣州均超過了13萬元,更接近第一梯隊的水平,鄭州和東莞則爲9萬多元。
成都、重慶和西安的人均GDP均超過了1萬美元,而石家莊、哈爾濱和臨沂在1萬美元以下,低於全國同期水平。
千萬級人口城市2010年至2020年人均GDP變化情況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年鑑及人口普查公報,人均GDP數據均爲當地GDP除以常住人口數量計算得出,與實際情況或有一定誤差。)
7城10年間人均GDP增速超100%
從計算方式看,人均GDP的兩個影響變量分別爲GDP和常住人口數量,而人口與GDP的增長之間往往又存在着相互促進的關係,這是城市“搶人”的一大核心邏輯。值得探討的是,人口數量變化與人均GDP之間呈現怎樣的關聯?
2019年因爲並非人口普查年份,人口數據存在較大誤差,導致人均GDP數據並沒有很大的參考性,但如果對比2020年與2010年,則更可能發現變化趨勢。
對比發現,過去10年間,這18個千萬級人口城市的人均GDP排位也發生了“洗牌”,北京、重慶等城市的名次明顯上升,深圳、廣州等則出現下降。
其中,重慶是過去10年間人均GDP增速最高的城市,從2.8萬元增至7.8萬元,增長了179%。同期,重慶的常住人口從2885萬增加至3205萬,增加了320萬,但增速並不算高,僅爲11%。
重慶人均GDP增長最快,一方面有其基數較低的因素;另一方面,從2010年到2020年,重慶由於城鎮化率提升、第三產業佔比增加、產業升級等的緣故,GDP保持了較高增速,這是推動人均GDP增長的重要原因。
同爲直轄市的北京和上海,過去幾年由於控制人口規模,2010-2020年常住人口增量分別爲228萬和185萬,在上述18座城市裡並不突出,增速更是分別只有12%和8%,但北京和上海的人均GDP增速分別達到了116%和100%。
僅從數據來看,北京、上海憑藉着較少的人口增量,過去10年裡讓經濟總量翻了一倍有餘,即經濟發展很大程度並不取決於人口數量的增加。但另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是,假如北京、上海未曾控制人口,它們的經濟總量是否可能增長得更快?
過去10年,武漢、成都、鄭州、西安的人均GDP增速也都超過了100%,杭州的增速爲97%,接近100%,這5座城市恰恰都是強省會城市。
從人口增長表現來看,這5個城市都可以稱得上是“贏家”,過去10年人口增量均超過了200萬。並且,相比於重慶、北京、上海較低的人口增速,它們的增速更爲可觀。
譬如,西安常住人口對比2010年增加了449萬,增長53%;鄭州常住人口對比2010年增加了397萬人,增長46%;杭州常住人口對比2010年增加了324萬,增長37%。
這說明,這些強省會城市在吸引人口流入的同時,GDP的增速仍大幅超過人口增速,從而使得人均GDP也獲得了較快的增長。
另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上述5座城市中僅有成都的人口數量超過了千萬,其他4城均在千萬以下,即是在過去10年間邁過了千萬人口門檻。從這些城市所處的發展階段來看,它們擁有大量的資本密集型產業,這類產業的發展較爲依賴資本投入、科技創新,與之相應,這些產業所聚集的人口使得經濟快速增長,從而形成人口、人均GDP同步增長的良好局面。
廣深爲何人均GDP增速相對較低?
在剩下的人均GDP增速低於100%的城市中,又可以分爲幾種不同類型。
其中,蘇州、青島、長沙、東莞在過去10年間的人口增量均超過了100萬,增速都超過16%,長沙人口增量更是達到301萬、增長43%。
從人均GDP增長表現看,上述4座城市的增速在75%到90%之間,整體表現不錯,但略輸於武漢、成都、鄭州、西安和杭州。
再看深圳和廣州,這是2次人口普查之間人口增量最大的2座城市,人口增速也分別達到69%和47%。但是,過去10年廣州、深圳的人均GDP增速僅分別爲70%、58%,這在上述18座城市中處於較爲靠後的位置。
在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管理學院特聘教授、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陸銘看來,相比於武漢、成都、鄭州等城市,廣州、深圳到了一個更高的發展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之一是,消費性服務業快速發展,由此帶來了對低技能勞動者的高需求,而這些羣體的收入水平相對偏低,這一定程度拉低了城市的人均GDP增長速度。
陸銘還強調,相對低技能勞動者的流入,增加了生活性服務業的勞動力供給,提升了城市居民生活質量,實際上有助於提高整個城市的競爭力。
再看人口增速相對較低的千萬級人口城市,天津在過去10年間常住人口增加了93萬、僅增長7%,不同於北京、上海限制人口的政策,天津實際上在過去幾年加入了“搶人”之列,但93萬的人口增量實屬偏低,而人均GDP增速達到了92%。不過,如果與同爲直轄市的重慶相比,天津這一人均GDP增長表現仍然稱不上可觀。
與天津同屬京津冀城市羣的石家莊,過去10年常住人口增加108萬、增速爲11%,它的人均GDP增速比天津更低,僅爲58%,甚至遠低於同期臨沂85%的人均GDP增速。
在上述18個城市中,哈爾濱是一個最爲獨特的觀察樣本,它是唯一一個在過去10年間常住人口數量減少了63萬的城市,但哈爾濱人均GDP在同期卻僅增長50%。
總體而言,在當前的發展階段,城市主要憑藉經濟發展以及由此帶來的就業崗位吸引人口流入、聚集,上述18個千萬人口城市普遍存在這樣的吸引力。因此,人口聚集本身就已經表徵了城市的經濟競爭力,越是人口增加的城市,其人均GDP也大多有着不錯的表現。
另外,城市人均GDP的增長固然重要,但這並不意味着城市只歡迎高端產業和高端人羣,兼顧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同樣重要,一個良好的城市生態,應該既吸引得了博士、科學家,也容得下爲博士、科學家們提供基礎服務的勞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