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製造業升級人才保障
製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繫。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9%和7.7%,明顯高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製造業高端創新持續突破,載人航天、量子通信、超級計算機等科技成果不斷涌現。當前,我國製造業處於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轉型升級的關鍵期、攻堅期,加快培育高技術製造業人才成爲關鍵。
我國一直以來高度重視對高技術製造業人才的培養,構建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1+N”政策體系、政校企社共同參與的高技能人才培訓體系、新時代技能人才評價制度,人才隊伍不斷壯大,能力素質不斷提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此前印發《技工教育“十四五”規劃》,要求打造100個左右技工教育聯盟(集團),對接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點領域技能人才需求。各省積極響應國家高技術製造業人才培養目標,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例如,安徽省聚焦卓越工程師、高技能人才培育,通過創建技能大師工作室、開展職業技能競賽等方式,夯實技能人才培育根基;廣東省堅持以高技能領軍人才爲示範引領、以產業技能根基爲基礎支撐、以產教評融合發展爲機制保障,深入實施製造業當家技能人才支撐工程、技能競賽助力製造業企業發展工程;等等。
不過,我國高技能人才供給與產業轉型升級需求之間的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主要表現在高技術製造業人才供需失衡,人才結構性短缺,人才激勵機制有待提升,等等。未來,要以高技能人才培養助推製造業升級,推動產業鏈和人才鏈深度融合,加強企業人才培養,優化激勵機制,提升人才素質與創新能力。
加大產業政策力度,補上科研攻關短板。健全高技能人才制度政策,推動國家與地方政策、不同產業政策之間的有機銜接,確保政策實施的整體性和協同效應。出臺針對性優惠政策,支持企業技術研發與人才引進,優化高技能人才引進流程,確保高技術製造業人才流入。在各大製造業區域內構建高技能人才流動平臺,建立健全區域間人才流動補償調節機制,提高區域間技術人才的均衡配置。強化政府主導的培訓機制,聯合各類職業院校、企業及行業協會,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點產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實施高技能領軍人才培育計劃。
建立人才儲備基地,加強合作促進創新。着眼於未來技術需求,通過設立“技術精英儲備計劃”,與高校和科研機構聯合設立定向培養項目,確保企業有長期穩定的技術人才供給。提升企業內部培訓力度,建設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定期對培訓計劃進行評估調整,確保技術人員具備應對產業升級的能力。推進人才梯隊建設,完善技術人員職業晉升體系,完善創新技能導向的激勵機制,切實增加高技能人才待遇。
關注產業科技前沿,鍛造綜合競爭實力。高技術人才應緊盯國家制造業尤其是高端製造業發展態勢,瞭解產業轉型、技術發展和市場趨勢,以國家需求調整自身的技術方向和職業規劃。塑造國際競爭意識和能力,參與國際交流合作,在國際技術標準的制定與行業討論中主動發聲。主動增強跨學科的綜合能力,尤其是將工程技術與信息技術、管理學等領域結合,爲企業和行業提供更多創新解決方案的能力。參與企業技術創新平臺建設,將技術理論轉化爲生產力,將技術突破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 (作者:牛小俠 朱國平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