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爾諾貝利青蛙竟適應高輻射 現已安然無恙

1986 年,切爾諾貝利核災難導致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放射性物質向環境釋放。這對所有形式的生命而言都是一場災難,但那場事故如今如何影響烏克蘭的野生動物並不完全清楚。現在,新的研究表明,對於東方樹蛙(東方雨蛙)來說,情況似乎挺好,因爲長期暴露在這種環境中並沒有改變它們的壽命、壓力或衰老程度。

鑑於在沒有人類的情況下,該地區已成爲歐洲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之一,這對於生活在那裡的動物的命運來說意味着什麼?

“我確實覺得,當下切爾諾貝利禁區的輻射水平,不足以給野生動物造成顯著的機體損傷,起碼在切爾諾貝利的大部分區域是如此,”研究作者、多尼亞納生物站的博士後研究員巴勃羅·布拉科在接受 IFLScience 採訪時說。“對此我並不感到驚訝。”

“在一些污染極爲嚴重的區域工作兩週(每天工作數小時),我們累積的輻射量與看一次牙醫所受的輻射量相同。這是由於在切爾諾貝利事故發生時所釋放的最危險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極短,所以輻射水平在數月或數年後迅速降低。”

布拉科是赫爾曼·奧裡佐拉所領導團隊的一員,該團隊在 2016 年至 2018 年期間在切爾諾貝利進行了實地考察,對動物種羣展開了研究,尤其關注了東方樹蛙。他們在切爾諾貝利對青蛙種羣進行採樣,涵蓋了該地區現存的整個放射性污染梯度,收集了 200 多隻雄性青蛙。

在實驗室環境裡,他們對青蛙的年齡、所吸收的輻射量、應激激素皮質酮的水平進行了評估,並以端粒長度爲標記來確定它們的衰老速率。

結果顯示,切爾諾貝利樹蛙在壽命、衰老速率以及壓力指標方面,和生活在無輻射控制區的樹蛙相比,不存在差異

這意味着該地區的輻射水平已不再足以造成長期性的損害

作者稱,這些結果進一步凸顯了切爾諾貝利隔離區作爲野生動物保護區的作用,應當予以保護

特別是鑑於當前事故對青蛙的影響貌似是可控的

布拉科說:“即便觀察到野生動物的壽命稍有縮短,其生態和進化方面的後果可能也較低(有待測試,不過很有可能!)”

人類的缺席無疑致使當今切爾諾貝利的野生動物數量大幅增多。

當今較低的輻射水平至關重要,但青蛙也適應了以往的輻射水平從而存活下來。Burraco 參與的一項此前的研究揭示了該物種進化出黑色素的驚人方式,從綠色變成黑色,這種方式可以抵禦輻射,但我們尚不清楚這是否與它們如今的狀況有關。

“這可能跟青蛙的色素沉着有關,不過我們還沒探索這種可能性,”Burraco 說。“我的感覺是,在事故發生的時候,色素沉着方面的差異對於在當時極高的輻射水平下生存可能更具相關性,但我同意它在如今可能仍然發揮作用。”

該團隊希望繼續他們的工作,以便對事故對野生動物的當前影響進行最佳評估,但當下該地區的科學研究正面臨一種新的威脅。

“不幸的是,我們不得不停止在切爾諾貝利的工作,”Burraco 補充說。“烏克蘭正在發生的這場(毫無意義的)戰爭摧毀了該地區的橋樑,迫使我們的幾位合作者逃往烏克蘭的其他地區,而且由於可能存在殺傷人員地雷,現在還不清楚在禁區內移動安不安全。”

這項研究發表在《生物學快報》雜誌上 Biology Let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