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 探索中華文化之美
蓮鶴方壺
在故宮博物院建院一百週年之際,由故宮出版社打造的親子共讀繪本《文物的故事:蓮鶴方壺》日前出版。蓮鶴方壺共有兩件,一件收藏在故宮博物院,一件收藏在河南博物院。兩館文物遙相呼應,賦予本書獨特的歷史深度。
時間拉回到1923年,河南新鄭李家樓村,鄉紳李銳在自家菜園挖井時,意外發現好多“寶貝”。駐紮在鄭州的北洋陸軍師長靳雲鶚聽說此事,派人保護現場並進行大規模挖掘,陸續出土100多件青銅禮樂器。
其中最特別的是一對蓮鶴方壺。它的主體採用春秋時代極爲流行的方形構造。最獨特之處在於壺頂生動逼真的仙鶴,傲然挺立在一朵盛放的蓮花上,線條流暢,輕盈靈動,與商周時期神秘威嚴的青銅器形成鮮明對比。這種變化,既說明春秋時代的青銅藝術開創了一代新風,也反映了當時舊的禮制迅速崩潰,新的觀念正在形成,流露出驅陳納新的氣象。
這批文物出土後,立刻引起轟動。河南通過多方努力,憑藉地理優勢將其留下。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文物幾經輾轉,抵達重慶。1949年,在這批文物即將被運往臺灣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及時趕到,將包括蓮鶴方壺在內的部分文物救下。
1950年,河南代表和文化部代表共赴重慶,接收這些文物。文化部代表挑取一尊底部稍有殘缺的蓮鶴方壺調到北京。自此,這對蓮鶴方壺一件藏於河南博物院,一件藏於故宮博物院。蓮鶴方壺屬於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複製品被當做國禮贈送外國元首。
這樣一件重要的文物,究竟是如何誕生的?使用了哪些鑄造工藝?又融入了怎樣的設計理念?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在《文物的故事:蓮鶴方壺》繪本中。《文物的故事:蓮鶴方壺》一書以蓮鶴方壺爲自己設計禮帽的故事爲線索,分爲“成長故事”“知識手冊”“任務卡片”三個單元,兼具故事性、知識性與探索性。
本書以繪本故事開篇,講述了春秋時期的青銅器蓮鶴方壺爲自己設計禮帽的故事。在此過程中,無論是傳統積習的規訓,還是他人基於個體經驗提出的建議,都沒有動搖方壺追尋自我、開拓創新的決心。
第二單元“知識手冊”由7大板塊組成,從文史常識、設計美學、工藝美術各個角度滿足小讀者的求知慾與好奇心。知識板塊附有活潑簡明的小貼士,對正文進行補充與拓展。從故事單元到知識單元,30餘幅精美手繪細節圖讓人目不暇接。在閱讀故事、學習知識的基礎上,小讀者們最終化身爲文史小偵探,與同伴互動,共同解開蓮鶴方壺背後的九道謎題。文/本報記者張恩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