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即墨藍色成績單亮眼

青島市即墨區堅持“陸海統籌、全域藍色”理念,以科技創新爲引領、以項目落地爲抓手、以產業轉型爲導向,全力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藍色成績單”屢創新高,2024年,其海洋生產總值達630億元,同比增長7%。

創新勢頭強勁

2024年5月,位於青島藍谷的嶗山國家實驗室舉辦海洋創新發展大會,發佈千億級參數科學人工智能基礎大模型“瀚海星雲”“問海—海洋環境預報”,開創全球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矩陣賦能海洋發展先例,助力青島打造世界級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

在即墨這座海洋重鎮,集聚了藍谷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和嶗山實驗室、“可燃冰”開採試驗基地等“國之重器”,國家深海基地、山東大學等50餘家“國字號”科研院所和112個高端創新平臺,形成了雄厚的科技創新優勢。

依託這一優勢,即墨區“建平臺、匯資源、促轉化”,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需求的重大科研項目,推出一批全球領先的海洋科技成果:創新研發出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青島造船廠接連攻克深海網箱建造技術難題,建成國內首座自主研製的大型全潛式深海智能漁業養殖網箱“深藍2號”……

2024年以來,即墨區新增國家和省市科學技術獎勵18項。一項項海洋科技成果的涌現,無疑是海洋科技實力的有力註腳,也成爲即墨海洋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

推動技術和成果轉化,是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的關鍵一招。即墨區着力提升海洋科研服務水平,依託國家海洋技術轉移中心,建設“科創薈”服務品牌,搭建政府、企業、科研院所對接交流平臺,通過揭榜掛帥等機制,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爲產業成果。2024年以來,國家海洋技術轉移中心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額5.5億元。

產業動能澎湃

2024年5月,“深藍2號”大型深海智能養殖網箱實現陸地完工,該網箱由落戶即墨的青島造船廠建造,是目前我國應用海域最遠、適用水深最深、養殖水體最大、功能性能最先進的深遠海養殖網箱裝備。

前不久,青島錨鏈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R4級165mm海洋工程系泊鏈獲得10多家國際船級社認證,成爲國內第二家能生產此類型海洋工程系泊鏈的企業。“通過產品升級和創新,公司的銷售越來越好,每年銷售額約3.5億元。”青島錨鏈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述純說。

即墨海洋產業基礎良好,擁有涉海規模以上企業205家,產業範圍涉及海洋漁業、涉海設備製造等22個大類。2024年以來,即墨區堅持向新求質、集羣發力,加快完善現代化海洋產業體系,藍色動能澎湃洶涌。

培育傳統產業新優勢。不斷推動涉海設備、現代漁業、海洋文旅等傳統產業提質增效,青島造船廠新承接訂單30餘艘,訂單數再創新高;漢纜海洋工程項目新上超高壓海纜生產線,打造北方最大的海纜生產基地;“國信2-1號”養殖工船順利出塢;國家海洋考古博物館項目正式啓動。

激活新興產業新活力。持續培育壯大海洋生物醫藥、海洋新材料等產業,海智源、海之林在海洋生物製品領域達到行業領先水平;森科特首創國內網衣清洗機器人,多項功能填補國內空白。

開闢未來產業新賽道。前瞻佈局深海開發、海洋信息等產業,國家深海大數據中心、國家深海基因庫、國家深海標本樣品館深海三大國家平臺加速落地。

“從傳統產業到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即墨以培育海洋新質生產力爲核心,聚焦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持續完善海洋產業體系,着力提升現代海洋產業能級。”即墨區海洋發展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新兆表示。

項目梯次推進

2024年10月,中電建海上光伏發電項目獲自然資源部用海批覆,規劃建設115萬千瓦樁基式光伏發電項目,並引進光伏組件、系統集成等新能源產業鏈項目,建成後將成爲青島首個海上光伏發電項目。“項目建成後,每年可發綠電20億千瓦時,相當於節約標準煤70萬噸,減少碳排放200萬噸。”中電建新能源山東分公司總經理助理、海上事業部主任付德光介紹。

2024年以來,即墨區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樹牢“項目爲王”導向,注重招引優質涉海項目,提升海洋經濟新質生產力。新引進雙豐物探等涉海項目16個,推動天然氣水合物鑽採船北部碼頭等41個項目入列青島市海洋重點項目,形成“儲備一批、開工一批、建設一批、竣工一批”項目梯次推進格局。

沿着鶴山路從即墨區驅車一路向東,來到鶴山東路與萊青路交會處,曾經的阡陌山坡上,一棟棟現代化樓宇廠房拔地而起,這裡就是國際藍色生物谷項目建設現場。項目依託藍谷高校院所科研集聚優勢,重點引進海洋藥物、海洋功能性食品及美妝產品、海洋生物製品、海洋新材料等現代海洋企業,打造集研發生產、公共服務平臺、生產生活配套於一體的海洋生物特色產業板塊。項目一期已經完成竣工驗收,瑞科盟生物、藍澎實驗室、美谷生物、海洋生物酶製劑等13個項目已經簽約入駐。

位於青島藍谷的青島海上綜合試驗場項目同樣進展迅速。作爲全國首個標準淺海試驗場,項目總投資30億元,分爲兩期建設,目前一期陸域部分已完成主體結構建設,預計2025年6月項目陸域部分基本完工。據悉,試驗場將於2025年底建成,項目建成後將具備完善的環境觀測體檢和基礎試驗條件,形成聲學、電磁學、動力學、材料、環境可靠性等方面的試驗能力,打造海洋高端裝備產業公共研發測試平臺。“我們採取‘邊建設邊運營’的策略,與國內外海洋設備企業緊密對接,吸引頂尖創新資源匯聚青島,研究面向海洋設備新產品、新工藝、新裝備的關鍵技術,破解‘卡脖子’技術難題,大幅度縮短我國海洋裝備研發週期、提高研發效率、降低研發成本和門檻。”青島海檢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青島海上綜合試驗場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勳龍介紹。

“新徵程上,即墨將切實增強發展海洋經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提升海洋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平,努力建設一批海洋項目、培育一批海洋企業、打造一批海洋創新平臺、突破一批海洋‘卡脖子’技術、打出一套推動海洋高質量發展的‘組合拳’,努力爲青島市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貢獻更大即墨力量。”劉新兆說。 (經濟日報記者 劉 成)